北歐國家芬蘭6日將慶祝獨立建國一百周年,紀念該國從歐洲最窮演變為最富裕國度的歷史。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一百年前剛奪得大權的列寧(Vladimir Lenin)承認芬蘭從俄羅斯獨立時,原本認為芬蘭撐不了多久,就會爆發革命,然後加入蘇聯。然而,芬蘭儘管經歷血腥的內戰,後來又在二戰期間面臨蘇聯併吞的威脅,卻始終沒有如列寧所預料的發生革命。藉著謹慎的外交手段,芬蘭成功地存活並且鞏固了其西方國家的地位。

國家資源總動員 支付蘇聯賠款

芬蘭也在過去一百年間,從歐洲最貧窮的角落搖身一變成為世上最富裕、最評等也最滿足的國家。在教育、創新、政治穩定和生活品質等各項上,芬蘭都名列前茅。其制度與社會安全網絡所奠定的「北歐模式」(Nordic model),也成為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那些衝突後重建的國家所嚮往的燈塔。

報導指出,芬蘭的「北歐模式」與其說是精心設計的結果,毋寧說是時代需要的產物。芬蘭著名的平等主義源自內戰之後為了快速撫平創傷,接納了一些共產黨的訴求,特別是土地改革。戰後打造工業基地、提供高品質教育和強大的社會安全網絡、提升性別平等,背後的驅動力其實當時得動員整個國家的資源,來支付蘇聯所索討的賠款。

芬蘭所面臨的挑戰並沒有隨著冷戰終止。在1990年蘇聯崩解後,以蘇聯為主要貿易夥伴的芬蘭曾經歷嚴重的蕭條。2011年到2015年間,國際紙業需求銳減、通訊業巨擘諾基亞(Nokia)在iPhone的衝擊下幾乎破產、配合歐盟對俄制裁反導致對俄貿易損失、國際油價崩跌、盧布狂貶,以及歐元圈危機等一連串的衝擊,也導致該國承受4年的經濟萎縮。

那幾年間,芬蘭失業率攀升、生活水準降低,使許多人擔心芬蘭會成為歐洲不穩定的因素之一。極右翼的「正統芬蘭黨」(Perussuomalaiset)趁勢崛起,在2011年國會大選奪得19%的選票,成為第三大黨。2015年雖得票降為17%,卻是國會第二大黨,甚至加入聯合執政。當時很多人擔心芬蘭會否決歐盟對希臘的援助,加速歐元的破產。

創業大會吸國際客 堅持戰勝厄運

然而芬蘭很快就衝破厄運,再度欣欣向榮。隨著出口與投資的強勁成長,今年的經濟成長率預計可達2.9%。一度困擾芬蘭的問題也出現逆轉:歐元圈強勁復甦、油價回升後對俄貿易也增加、諾基亞與林業也在重建後復甦。「正統芬蘭黨」則在分裂後逐漸喪失支持。

芬蘭依舊面對許多挑戰。人口老化所帶來的公共開支會導致財政壓力,過去10年來,和其他高科技國家一樣面臨生產力成長率減半的問題,使人擔憂芬蘭慷慨的社會福利制度能否持續。

然而,芬蘭的命運取決於其創新的能力。在這方面其前景相當被看好。上週在赫爾辛基召開的SLUSH創業大會吸引了2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家、投資人和供應商。

報導在結語指出,芬蘭在上個世紀藉著其「北歐模式」在重重挑戰中得以存活,在新的世紀也可望能夠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