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於週二(11月7日)正式三讀通過運動產業發產條例,將電子競技正式納入運動產業,也代表著未來將有更多機會接受到政府與企業的投資以助發展,然而對於已投入電競教育一年半的城市科技大學來說,早在條例商討之前,就已開始執行「3加4」一貫化、「分類教育」等方式向下扎根,期盼打造電競人才,城市科大電通系系主任同時也是中華民國電子競技運動協會 (CTeSA) 理事的詹勳鴻表示:「條例通過只是第一步,唯有鞏固好電競教育的品質,才能夠打破社會既有觀感,讓電競產業有良性的發展。」

城市科大是台灣第一所以電競為號招,率先成立電競學分學程的校園,與CTeSA共同努力至今,已達到40所學校聯合參與,其中涵蓋了大學與高中職,現在隨著條例通過,勢必在未來打造人才培育環境之時,能夠比以往更加的有成效,而同時身兼系主任與CTeSA協會理事的詹勳鴻也對此感到特別開心,認為這是這些年合作夥伴們積極正視電競產業才能走到這一步。

但同時他也表示:「雖然條例通過了,但現在才是剛開始,而在台灣發展最大的阻力,其實就是來自根深蒂固的社會觀感」,他認為條例能夠有效幫助電競正名,在正名之後就更能夠吸引到企業或是政府投資,藉由投資校園與賽事,能夠擁有更多資源培養學生,而學生也將有更多舞台可以表現,也更能夠產生電競戰隊的新血,形成一種良性的迴圈,但在此之前,還是老話一句,要先說服社會。

「讀這個要做什麼?」「未來小孩子有發展嗎?」「這樣不會很浪費時間嗎」這些,都是普遍家長對於小孩接觸電玩的想法,城市科大系主任詹勳鴻也深知社會大眾的擔憂,他認為:「電競教育不能是一種紙上談兵,應該要有一個務實的目標,當學生在城市科大電競學程畢業後,能否在產業有長久的工作能力,才是我們最關心的。」,也因為這樣的核心價值,詹勳鴻指出系所早期在規劃電競學程內容時,就是以業界實務為主軸,他說:「我打從一開始,就直接去找在電子競技產業當中工作的專業人士,我抓他們的導播、賽事企劃各方面的專家來問,問他們,我的學生如果畢業之後要來這邊工作,他們最重要的核心技能是什麼,他們的答案,就是我們的課程內容。」

靠著逐一挖掘電競業界所需的專業技能之後,詹勳鴻設計了「3加4」以及「分類教育」等教學策略,意思是,若是高職本身將電競放於資訊科之下,城市科大的「分類教育」就會將電競中分類在資訊類下方的課程,派遣相關老師前往輔導,讓學生在就讀的3年內,能接觸到與之有關的電競,也能繼續鞏固原本的專長,而畢業後持續有興趣的學生,將會再來到城市科大,繼續接受資訊類電競專業技能的訓練,並在最後大四前往相關公司作一年實習,獲得連續7年並分類明確的教學內容。

他也更強調:「只有打造一個完整而且扎實的課程內容,並且跟業界持續接觸不脫軌,你才能讓來加入的學生的家長放心,這樣,大家才會對電競的觀感慢慢改變。」

而目前在城市科大的規畫之下,電競學程除主要的基礎概論課程外,旗下也分為電競遊戲開發(遊戲設計、程式設計)、電競幕後工程(網路架設、電競場域、賽事企劃)、行銷與公關(公關新聞寫作、廣告實務、主持)以及電競幕前人才(戰術分析、選手、賽評主播)等等,此外詹勳鴻也特別強調:「這一切都是實作」,他認為如果今天學生熱愛電競,那學生就該親手去執行,而不是坐在教室內紙上談兵。

事實上城市科大在運作一年半之後,他們的學生也的確能夠從無到有打造一場完整長達一個多月的賽事,包含線上線下、直播、導播、賽事企劃及規劃,全都由學生一手包辦,而這樣的技術也會以傳承的方式傳下去,其中今年剛接手幕後團隊隊長的學生廖御廷,就是在學長的帶領之下逐一學會了完整幕後操作。

廖育霆表示:「我原本其實是想當選手,後來發現自己在賽事企畫上較有天份,於是就轉到幕後了」,事實上廖育霆在接受學長姐幕後訓練時,也吃了不少苦頭,他說:「學長姐其實都會在一旁扮演監督的角色,只會作簡單的指點,主要還是要靠我自己去思考分析,雖然很累,但是自己也感受的到學了非常多東西。」

此外,詹勳鴻也表示:「其實我最看重的是態度,而這也是我們在課程中培養的,從最基層做起」,即便是新興產業,詹勳鴻卻在許多細節上不打馬虎,他指出「我們的學生都一樣,如果一開始進來前就發現只是想打電玩,我們就乾脆不讓他進了,相反的能進來的,都會從最簡單作起,從掃地到設備維護維修,到後期場域設置,全都交由學生處理」,也因為這樣實作的教學方式,使得外界一直不明所以的電競學生,在眼前卻成了專業技術的專家,也期盼未來將有更好的發展。

 

城市科大幕後團隊正準備轉播此次IeSF國際賽。   圖:朱泓任/攝

電競室裡所有設備及內容都由學生親手打造維護。   圖:朱泓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