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聽,我不要聽。各位鄉民,你們這些殘忍的小東西,為什麼一定要讓我們勝文少爺這麼不開心?2014年勝文少爺獲藍營提名,出馬與柯P對決中華台北新特首,政壇盛傳勝文少爺的選舉方式太老氣,以致完全被柯P陣營壓著打。基於好意,幾位朋友請其母連方瑀代為轉達建言,不料連方瑀卻在電話裡回應:「選舉就是這樣,別讓勝文不開薰」。

鄉民確實很殘忍,我們勝文少爺平日不過就只是喜歡開個趴、把個妹、說點屁話……相較於柯P,保證人畜無害。鄉民為什麼要這樣磨刀霍霍,找到機會就對著我們勝文少爺尋開薰?現在2018年將屆,柯P勝文第二回合的中華台北新特首爭霸賽又來了。2017年10月29日《新頭殼》報導「高中國文選文 〈鹿港乘桴記〉取代〈台灣通史序〉」:

「108學年高中國文課綱審議大會決議,普通高中國文科『文言文』15篇推薦選文,而受關注的〈台灣通史序〉由〈鹿港乘桴記〉取代;主要原因是,該篇文章並未完全符合《原住民教育法》第2條和第20條的精神。

教育部國教署長邱乾國表示,普通高中文言文推薦選文原則,是依據《原住民族教育法》立法精神、選文應兼顧不同文類和土本素材作品,……有委員提案以〈勸和論〉替代〈台灣通史序〉,經過表決沒有通過,但是替換〈台灣通史序〉案則獲通過,後由〈鹿港乘桴記〉取代,出席43位委員中獲得32位委員支持,無異議通過。」

這麼一來,我們勝文少爺又不開薰了。10月29日《聯合報》刊出獨家專訪〈台灣通史歧視原民? 連勝文:小英去大中華史觀!〉:

「連勝文說《台灣通史》是呈現數百年前台灣當時的現狀,要拿現在的標準去評斷數百年前的台灣現狀,『豈不是莫須有的罪名』。他更直指蔡政府,如果要去中華,就正大光明一點,不要這樣遮遮掩掩。如果連這樣強調台灣本土及在地觀點的文獻資料,都會被刪除,只因為是大中華的史觀,足證蔡英文政府的去中國化的態度是多麼明顯,對這樣的結果,他感到極度的遺憾。」

其實勝文少爺大概是開趴把妹太忙,根本沒空讀他曾祖父那本謬誤百出的《台灣通史》,因為一開始這本書就根本不是為中國人寫的。因此1920年在台灣出版時,卷首赫然是一心想將台灣「皇民化」的兩位總督「明石台灣總督閣下」(明石元二郎)、「田台灣總督閣下」(田健治郎)的題辭。

《台灣通史》配合日本人政策而寫

當時日本為了切斷台灣與清國的關係,就以鄭成功的母親是日本人,鄭成功為反清復明,來台建國是正統,而日本人驅清治台,所以是正統自居,鼓勵台灣人著書立論證明「台灣與清廷無關」,因而《台灣通史》最早是為了配合日本人的政策所寫的。

連橫在台期間媚日的文章不勝枚舉,1900年11月,兒玉源太郎總督南下台南的兩廣會館,主持饗老典時,連橫便是呈上「歡迎兒玉督憲南巡頌德詩」的詩人之一,文中提及:「尤祈恩澤遍閭閻,保我黎民無災咎,善教得民心,善政歌民口。」

所以說真的,勝文少爺這次完全不用這麼不開薰。因為反對用〈鹿港乘桴記〉取代〈台灣通史序〉的作家與學者大有人在,而且還不是氣象老伯、靈犬來希等整天在臉書上「天天天藍」的那群,反而還是綠到發紫。拿我的好友蔡其達來說,他就認為:

「純就文字而言,洪棄生的〈鹿港乘桴記〉,詰屈聱牙實在不適中學生閱讀;反之,〈台灣通史序〉文字確實不差。但數十年來(我念高中時就有此文)始終高懸不下,除了歸諸大中國思想與黨國遺緒,完全說不出道理。且不談連橫的為人,單就作品而論,研究台灣史可以完全不理《台灣通史》,它就只是一部過時的遺老之書。棄〈台灣通史序〉完全應該,但以洪棄生文章代之,恐不見更好啊!」

洪棄生是先父的老師洪炎秋教授之尊翁,老先生在日治時期堅持留清朝長辮到1928年入殮,人格比其世交連家這百年來的舔清、舔日、舔蔣、舔共……固然高尚甚多。但語文課本選文不是忠烈祠的入祠評鑑,人好文不佳也是枉然。難怪與洪棄生同是鹿港人,先父在師大國文系的老莊研究老師莊萬壽,竟用「滲尿換漏屎!」來形容這次的換文風波:

「我是50年的國文教師、國文教科書的主編,我要嘔。〈通史序〉是說台灣要有歷史;舊方志偏狹錯誤。〈乘桴記〉是說鹿港以前商業繁盛,海濱風光秀麗,交往中國密切,可以赴京應試,日本來後華貨不來,荒涼慘目、風光不在,全文都在罵今不如昔。平心而論,這篇文章詰屈聱牙,氣勢不暢,不如〈台灣通史序〉,許多深澀的詞彙,其實也不必出現。尤其缺乏起承轉合的邏輯性,文章充滿情緒,就沒有辦法說理。」

以〈花叢回顧錄〉取代〈台灣通史序〉吧!

雖然純論文筆,〈台灣通史序〉狂勝〈鹿港乘桴記〉,但《原住民教育法》第2條和第20條的精神也不能違反。為了別讓勝文不開薰,本魯建議不妨改用連橫的另一篇大作。話說1900年連橫曾在《台南新報》上開「赤城花榜」,撰寫〈花叢回顧錄〉。

「赤城花榜」的赤城就是台南市,花榜就是妓女選美會。那年台南的「十大名妓」,第一名是年僅12歲的雛妓李蓮卿。可惜她太有名了,被太多連橫這樣的「戀童癖」蹂躪摧殘,16歲就香消玉殞了,連橫的追悼文章這樣寫著:

「台南固舊時都會,仕宦遨遊,商賈雲集。西關之外盛設女閭,風定日斜,歌聲漸起,衣香花氣,蕩魄銷魂,誠升平之樂事,而沈醉之柔鄉也海桑以來,日就衰落。閱今僅三十年,而南都金粉變為北地臙脂,回顧花叢,閑愁萬種,真不勝今昔之感矣。

先是庚子之秋,余乏南報,曾開赤城花榜,遴選十美,以李蓮卿為首。蓮卿,台南人,年十二,鬻于勾闌,姿容妨(妨當作「妙」)曼,體態溫柔,又能纏綿宛轉之歌;豔名日著,而蓮卿則自恫不已。蓋狂且之肆虐,由是而來,遂以病沒,年方十六。余傷其遇,以詩弔之,和者甚多,因成一帙,曰:《悼蓮集》。

嗟乎!天胡此醉,我見猶憐,歌唇含雨,珍伊扇底馨香;掬手清波,墜此懷中明月。尊前之紅淚半枯,江上之青杉未浣,余雖學太上之忘情,甯不歎美人之薄命?偶懷舊事,為錄挽詩!

一朵蓮花墜劫塵,紅樓半現女兒身。西風昨夜吹裙帶,好向情天證夙因。

寶蓋銀幡好護持,一泓春水漲瑤池。采蓮隊裏嬌歌起,翻作東山薤露詞。

藕斷絲連恨未消,莫愁湖畔月無聊。十分金粉飛蝴蝶,覓汝香魂剪紙招。

生既飄零死亦遲,落紅憔悴夢迷離。芙蓉鏡裡人何處?天上塵間兩不之。」

為了兩岸關係,為了反對去中國化,千萬別讓勝文不開薰。高中國文課本裡,就換這篇連橫百年前「哺幼齒」之後,用文言文寫的喝茶心得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