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下空姐光環,丁采綸從台北南下屏東的滿州,種植鮮為人知的「雨來菇」,還申請到有機農業的相關認證。

丁采綸說,曾到滿州旅遊,對當地山光水色有美好回憶,吃過雨來菇就令她留下深刻印象,但在台北卻吃不到也買不到。

「踏在土地上才有真實感。」丁采綸這樣說。工作上的不如意,讓她想起兩年前雨來菇的滋味,讓她萌生轉職農夫的念頭。當地人跟她說,以前雨來菇是野生,大雨過後,在空曠草地上就能撿拾到像小木耳的雨來菇,但乾燥時又像一片灰紙,也稱「情人的眼淚」。

丁采綸在欖仁溪承租一塊三分多的農田學種「雨來菇」。租來種雨來菇的田地因受用地影響無法拉電,因此她越過兩座山丘,從高地牽引水線,自己拉管,利用高度差,構成自動噴灌系統,而沒用完的水則流到蓄水池,當成洗滌雨來菇使用。

她和朋友取用當地的漂流木及枯枝搭建簡單的「工寮」,去年的颱風把所有設備都吹走了,現在很多還在「修復中」,而且來到雨來菇田必須涉溪而過,所以常工作到一半聽到上流下雨聲,就要趕快撤離,因為溪水一漲,可能受困菇田。

雨來菇的特性要種在碎石上,噴灑乾淨無污染的山泉水,丁采綸租地設施花了幾百萬,連台北的房子都拿來抵押貨款。她說麻煩的是在石頭下鋪上密植的網子,還是擋不住雜草的竄起,但堅持有機農業的她不噴藥,只能親自拔草,後來招募遊客以工代宿方式,讓想體驗農村生活的人幫忙拔草。

雨來菇是恆春半島特有的蔬菜,以乾淨南仁山脈欖仁溪無污染山泉水灌溉,生產出來雨來菇有極佳口感。

雨來菇的食用方法,除一般人常吃到雨來菇炒蛋,其實有更多料理方法,如涼拌,還可以和水果打汁,還有脆餅等等不同做法。

她和朋友取用當地的漂流木及枯枝搭建簡單的「工寮」,去年的颱風把所有設備都吹走了,現在很多還在「修復中」。   圖: 丁采綸 /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