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 月《文資法》大翻修後,台北市文化局文資審議委員會將在10月18日進行首次「具有紀念性建築物」審議,其中俞大維故居、台北市三橋町陳茂通宅(中山北路山海樓)、彰化銀行北門分行舊址等三案都因已進入都更程序,提報人均非物主本人, 充滿爭議性與文資保存的開創性;審議前夕,雙方人馬激烈角力,審議備受矚目。

俞大維故居等三棟具有紀念性建築物中,「彰化銀行北門分行舊址」鮮為人知,主要提報人張沛齊則是就讀台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系大四生,今年五月間因為從媒體報導得知行政院鼓勵轄下公股銀行都更,從中了解原來「彰化銀行北門分行」沒有文資身份,於是主動進行百年彰化銀行北門分行的調查、資料收集與提案書寫。

張沛齊表示,1905年設立的彰化銀行是臺灣第一間由本島人籌資成立的銀行,北門彰銀則在1948年落成,為戰後台灣在現代主義浪潮中少數保有古典語彙的新建築。至今,北門彰銀建築立面,有兩個貫穿三層樓的古典式巨柱,空間置入細長木窗,建築整體修長俐落;巨柱承襲自日治時期以來的建築風格,展現銀行業的穩固性。

張沛齊表示,北門彰銀位處百餘年來台北城通往大稻埕的主要通路,為商賈往來必經之處,營業成績蓬勃可觀,是見證大稻埕商貿繁盛之點,在過去的古地圖上,都不會遺漏掉北門彰銀,台北市要營造北門意象,沒有 漏掉彰銀北門的道理。

由於俞大維故居、山海樓、彰化銀行北門分行都涉及都更,文資審議是否陷入兩難?台北教育大學助理教授蕭文杰指出,北門彰銀如果通過審議,建商的損失沒道理國賠,因為建商的損失是由文化局造成的,北門彰銀早在民國91年就已「文資列冊」,全案都進入都更了,官員竟然「不知道已列冊」,這不是有人刻意隱瞞,就是官員怠惰,豈能推給國賠?

蕭文杰表示,就像「山海樓」, 開發商向文化局查詢該棟樓房有無文資價值,文化局未找委員會勘,就回覆「沒有價值」,文化局的疏失,難道又要國賠?

北門彰銀建築主結構外,內部仍保留木構造、木窗,古典雅緻。   圖 : 台北文資守護聯盟/ 提供

彰化銀行是台灣最早由本島人籌建的金融機構,北門彰銀,內部仍保留了老式銀行的結構。   圖 : 台北文資守護聯盟/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