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預期,在位11年的德國總理梅克爾在幾天前的德國國會大選中勝出,連莊總統寶座,也完成四連霸,使她成為舉世最具份量的國際領袖。但這場選舉在平淡之中,卻呈現著弔詭之處,讓歐洲主流派隱隱不安,也構成梅克爾未來重大施政的挑戰。

每逢選舉,大環境總是決定性因素,尤其是經濟與選民荷包。這次德國選舉,經濟環境因素有利梅克爾的保守派基社聯盟。德國經濟成長率維持在平均3%,失業率則控制在5%以下(南部更只有3%),財政收支達到平衡,民眾收入增加,對照前些年希臘、西班牙、義大利、葡萄牙等「 歐豬四國」失業率飆升的慘狀,德國是歐洲各國中最穩定發展的國家,儼然最幸福的國度。

但這次梅克爾的基民/社民聯合政府表現不如預期,兩大政黨只拿下略過半數的選票,較之2013年的2/3,明顯流失許多支持。梅克爾的基民黨更只拿下近33%的選票,而且選後社民黨已公開宣布將不再參與新的聯合政府,迫使梅克爾必須考量與綠黨與自民黨合作,或者獨自以少數政府執政。

但後者的可能性不高,前者的問題則是面臨與綠黨和自民黨若干政策不一致的挑戰。例如綠黨主張廢除燃油引擎,自民黨反對歐盟協助紓困其他破產的歐洲國家,這些都和基民黨的立場衝突。因此,未來大聯合政府的組成與磨合有賴考驗著梅克爾的政治智慧與手腕。

另一項更大的難題是新興的第三大政黨「另類德國黨」。這是「另類德國黨」首度斬獲席次,進軍聯邦議會。「另類德國黨」也是前東德地區的第二大政黨,更是德國東部薩克森邦的執政黨。這個被德國外長視為二次大戰後德國納粹黨復活的新興政治勢力,成立才四年,當時打著反對歐盟經援希臘的旗幟崛起,原本還默默無聞。但自從2015年梅克爾宣布德國要接收百萬來自中東難民之後,「另類德國黨」掌握此一機會,強力主張德國關閉邊界,阻止難民入境。

2016年起,一連串發生在歐洲主要城市的恐佈攻擊事件,再加上批評移民不遺餘力的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助長「另類德國黨」在德國的快速竄起,甚至鼓舞包括法國、奧地利、荷蘭等歐洲國家極端右派政黨的串連。這股反移民、反歐盟、反自由貿易的極右派國際勢力各自在其國內尋求透過選舉擴張實力的機會。年初的荷蘭國會選舉,極右派險些擊敗保守執政黨。6月的法國總統大選,極右派的民陣線候選人勒朋也史無前例地進入第二輪選戰。

如果再加上這次「另類德國黨」在德國國會選舉的表現,證明一項事實,那就是這股民粹右傾政治勢力或許尚未能威脅歐盟主流派的執政,但已經逐步在主要國家開花結果,建立灘頭堡。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沒有梅克爾宣布開放難民政策在先,「另類德國黨」可能沒有機會能夠如此快速地站上國會舞台。縱使席次仍不足以撼動梅克爾,但聲音絕對很大,而且會不時激化德國的認同與主權觀。如果再有任何恐佈攻擊事件在德國境內發生,「另類德國黨」就能進行更多國內訴求,這對梅克爾的難民政策勢必構成影響。

事實上,極端右派團體對梅克爾難民政策的批判也獲得成效,否則梅克爾不會做出若干調整。例如她先是於去年主導歐盟和土耳其協商難民遣返協議,讓德國接收中東難民人數從2015年的近90萬名減少到2016年的28萬名。此外,為了彰顯人權價值,梅克爾政府也放慢接收難民數量以及拉長審查合格移民時間,緩和民意的反彈。同時,梅克爾一方面加強對移民申請案的嚴格審核,過濾可能的不法份子,並且協同地方政防範恐怖份子滋事。另一方面,則優先給已申請庇護者提供語言與工作訓練,畢竟當初梅克爾決定接收中東難民的考量之一,就是希望接納部份具勞動能力的年輕移民來填補德國人口老化的問題。

無論如何, 「另類德國黨」的興起為梅克爾帶來的除了內部對於難民議題的延續性挑戰,導致政策面出現調整,在外部環境方面,梅克爾也必須發揮她新獲得民意支持,與其他歐盟領袖攜手,共同解決許多棘手的問題。

風光連任之餘,梅克爾立即要煩惱的除了組閣,就是拉踵而來的國內外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