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準會將啟動「縮表」,不確定因素解除;外資將回流,加上業績將逐月好轉,台股只有漲多快、漲多少的問題。

 5月賣股、10月買股,是從英文翻譯過來的傳統智慧,這符合本專欄多次提過的年度銷售循環,既然製造業業績是五窮六絕七上吊,操作者先賣出等跌下來撿便宜是很合理的事。零售業者10月必須下單,供應商才能安排生產與出貨時程,趕上聖誕節的銷售旺季。休完暑假回來的經理人,要加班加點趕上進度,才能在年底有所表現,向老闆要績效獎金。

 這種統計的套路不是真理,今年就摃龜。5月賣股票的,已難受大半年;放空的,更痛不欲生。假如5月賣股是錯的,那10月買股會不會也錯了?

 從邏輯來講,這兩個是獨立事件,任一事件的對錯,不影響另一事件的結果。還是要回頭看背後驅動的力量,讓行情無懼傳統淡季一路向上的原因消失沒?或是有新變數產生,力量足以扭轉趨勢?

 新變數是美國聯準會的「縮表」,確定10月開始逐步減少手上持有的債券部位,到明年第一季的6個月內,最多減少900億美元。從聯準會6月宣布這項計畫以來,外資明顯受影響,7月開始持續賣超台股。交易所統計,7月賣超52億元,8月賣超63億元,9月統計到22日是賣超441億元。合起來,第三季已賣超台股550億元,季底統計超過600億元的可能性很高。

 讀者注意到了沒?這些年主導台股走勢的外資,連三個月共賣超550億元,這在過去,指數大概要跌2千點,結果台股是漲的!在年度景氣最差的三個月,又碰到史上最大外資賣股潮,結果指數居然還創下歷史最長的萬點行情。

是誰?買股的力量居然超過外資。

 筆者認為理由很單純,就是錢多,然後聰明的錢發現台股相對其他資產是便宜的,就堆起這個行情。央行在最近的會議中,毫無爭議通過維持原來的利率水準,趨近於零的歷史低點。理由很簡單,就是閒置的資金太多,以經濟學的講法,錢的供應遠遠高於需求,因此錢的價格——利率,就漲不上去。在這情況下,股票真的很難跌。賣了股票之後,要買什麼?難道放在銀行存款發霉?

 南山人壽董事長杜英宗在央行開會前接受採訪時說,南山人壽一年收到4、5千千億元的保費,同時又有2千億元的投資收益,這些錢要找出處啊!這不是南山人壽獨有的問題,其他保險公司也一樣,甚至有錢人也逃不掉這問題。

 以前這些錢會有很大比例去買美國公債,現在美元貶值,債券價格將因美國加息而有跌價的風險,不如留在台灣買高配息股,股息收益高於債券,還不用承擔匯率風險。不用水晶球超能力,也可以推測今年保險公司買超台股的金額將超過新台幣3千億元,創歷史紀錄。

(本文獲今周刊授權轉載,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08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