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農權、台灣國!耀伯一生的夢想與奮鬥目標。這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化做一篇篇文章,耀伯要出新書了,預計11月由玉山出版社發行,感謝所有人的一路扶持,更感謝所有支持耀伯新書的好友們。

首席檢察官露餡!原訂計畫當夜大逮捕

這一夜,無論是國民黨,還是黨外領袖,顯然都嚴重低估,潛藏在台灣社會裡,其實願意站出來的人民力量。那是一場保守估計最多時超過10萬人的群眾活動,縱使現實上,「圍觀群眾」遠多於「黨外群眾」。

國民黨方面似乎也亂了手腳,不只當天晚上沒有逮捕任何人;天亮之後,11日的各大報,其實很安靜,幾乎沒有任何報導,只有高雄在地的報社,台灣時報跟民眾日報,盡了「地方報紙」的職責。

首先,當晚沒有逮捕行動,明顯不符國民黨「原始計畫」。因為高雄地檢署首席檢察官張耀海受訪時坦言,很早就奉命率「全體檢察官」,從10日晚上7時起在地檢署待命,同時南警部還安排了層層警力保護地檢署,理由是擔心重演「中壢事件」也曾波及地檢署的經驗。(中央日報13日報導)

這篇報導無意中透露了,國民黨「早有準備,鐵了心」,當晚不只是要抓人,而且是要抓很多人,所以才需要「全體檢察官」晚上7時開始待命。不料,現場群眾陣容,大大的超乎意料之外,多到讓現場指揮官不知所措,連台北方面也亂了套。

其次,明明當晚現場各報記者都到齊了,但是第二天的中國時報、聯合報,只有國民黨四中全會的新聞,完全沒有關於高雄國際人權日活動的報導。全台灣的報紙,只有高雄在地的台灣時報與民眾日報例外。

台灣時報11日刊出兩張現場衝突照片,民眾日報則在報導指出,「10日晚上衝突的發生,乃是鎮暴車以大量催淚瓦斯作武器,打算驅散群眾才發生劇烈混戰」。

民眾日報還在特稿裡提到,「如能保持原先旁觀監視姿態,與群眾保持距離,群眾只是靜靜聽演講,再長的演講會終要結束,後果或許會不一樣。」毫無意外的,這兩報都創下銷售一空的紀錄。

當天,民眾日報還刊出高雄警方公布的傷者人數與名單,憲警57人、民眾82人。11日的自立晚報跟進,更新受傷人數是,憲警47人、民眾92人。高雄憲兵司令部發言人王耀華上校還受訪指出,「憲兵有十餘人受傷」。

台時忠實報導遭國民黨動員抗議

但是,這些數字、名單到了12日之後,全部再也不見天日,因為11日晚間的三家電視台,以及12日所有報紙開始大幅報導的「高雄事件」,全部統一變成警總公布的「憲警受傷183人,民眾受傷1人」,並且所有報紙口徑一致,洗腦式的宣傳憲警奉命「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透過舖天蓋地的新聞傳頌之下,這句「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當時幾乎全民朗朗上口,所有青年以及中小學生堅信國民黨是「仁慈寬大」的政府。只有當天包括圍觀群眾在內的現場群眾,以及執勤的憲兵與鎮暴警察自已心裡有數。

更為詭異的是,民眾日報13日報導說,警方消息來源指出,「10日晚上高市黑道領導人物全部出面,分別到警察總局、新興分局、美麗島附近,邀集許多青年參雜在群眾中,表明『要反打這群失去理性的(黨外)暴徒』。……在警方勸阻下沒有動手」。

當年報禁政策之下,台灣所有報紙,每天包括新聞、影劇、副刊及廣告,全部只能三大張的情況下,有一段相當時間,美麗島事件的相關新聞,經常可以做到至少一整版以上,這是非常罕見的「總統級規格」。但是讓總統也自嘆不如與望塵莫及的是,前所未有的報紙熱銷紀錄。

13日凌晨展開大逮捕,國民黨營的中國電視台也於14日晚間的「60分鐘」節目,播放美麗島事件專題報導,據說也創下非常高的收視率,可見台灣社會關切的程度。

其間,反而是最早忠實報導的台灣時報,由於受到高雄在地民眾的關注,議論紛紛,還遭到國民黨動員「群眾」抗議報導扭曲事實。

國民黨很快就感受到民眾關切程度,擔心輿論方向超出設定範圍,隨即於12月15日,透過「台灣省圖書出版事業協會」及「台北市出版事業公會」,下令(恐嚇?)出版商遵行「守法愛國運動」,嚴禁出版有關高雄事件報導。

這當然是針對不太安份的黨外雜誌。但這道命令,更顯「欲蓋彌彰」。

原文呈現!中央日報12日報導

主標題:美麗島雜誌社蓄意製造事端 憲警人員百般容忍

副標題:滋事份子得寸進尺,顧及民眾安全,憲警難放手處理,鬧事地區居民受擾騷切齒痛罵。

(本報高雄訊)由立法委員黃信介領頭的「美麗島」雜誌人員一百廿多人,十日在高雄市非法集會,聚眾遊行,並以棍棒毆打維持秩序的憲警人員,因全體憲警人員恪遵「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指示,忍辱負重,才沒有讓事態擴大。居住在現場附近的近千戶民眾,既不能做生意,也無法進出,更不得安眠,對「美麗島」人員的惡意滋事,痛恨不已。

此一惡意滋事事件,從十日下午逐漸醞釀,到晚上七時揭開序幕,八點半起進入白熱化階段,一直持續到十一日凌晨才告結束,在前後五個多小時期間,高雄市中山一路、大同一路、中正三路、四路、南台路、自立二路等社區主要道路,交通為之中斷,在林森一路附近還發生連環車禍,民眾不良於行苦不堪言。

治安單位為維持秩序,十日晚間曾出動廿五部鎮暴車,並調派未帶武器的憲警九百多人,在事件發生後,警方在萬不得已下,曾斷續施放催淚瓦斯,並曾喊話要求市民趕快回家,但是聚集在現場看熱鬧的群眾,卻遲遲不肯離去,使得警方困擾不已。

而暴徒則不斷以火把、棍棒、石頭、磚塊,酒瓶,擊打憲警,到十一日凌晨二時三十分,警方眼見事件逐漸平靜,才將鎮暴車駛離現場,而部份憲警人員則留在現場清理。一直到凌晨三點三十分全部撤離。

媒體識讀!百餘黨外打傷183名憲警? 

在現今的台灣社會,稍有媒體識讀能力,很快就能發現這篇報導,充滿矛盾,並且違反常識,例如;

一、國民黨可能對憲警人員下達「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指令嗎?即使是廿一世紀的今天,都不可能,何況是當時。

二、倘若真如報導所稱,美麗島人士只有120多人,為什麼需要出動25部鎮暴車以及近千名憲警?為什麼還要施放催淚瓦斯?

三、為什麼這麼大範圍的交通管制,是美麗島120多人所必須負責的?為什麼近千戶住家的不便,是120多人所能造成?為什麼範圍以外的連環車禍,也算在美麗島人士的頭上?

四、為什麼僅120多人的美麗島人士,如此勇敢主動攻擊數以千計的憲警人員,並且有能力造成憲警人員183人的「嚴重」傷害?

五、為什麼一樣是國際人權日的活動,在台北的「中國人權協會」就可以核准舉行;高雄的「國際人權日晚會」卻必須遭到「不予核准」?

更遑論,美麗島雜誌自成立以來,諸如「創刊酒會」、服務處成立茶會等各種活動,經常遭到疾風雜誌、反共義士、甚至一群不明黑道幫派份子的暴力攻擊,國民黨為什麼執意包庇縱容?

當然,最後一項,在媒體壟斷之下,一般人無從判斷,或許還可以理解,但是,美麗島事件的當時,即使諸多報導明顯矛盾與荒謬,但黨外人士被認定是所謂的「暴徒、叛國賊、暴力份子、陰謀叛亂份子」等形象,確實深植許多沒有思考判斷能力的青年學子腦海,即使步入中老年後,無視資訊的公開,至今仍然維持年少時的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