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化已成趨勢,做好老後的風險管理與財務規畫變得更重要。長照相關保險是許多人的選項,但若買得不夠或是選擇錯誤,反而花錢又沒保障。

行政院前院長張善政曾向媒體透露,母親失智臥床10年,家人為了照料母親,奔波於醫院間,後來請了外籍看護,但很多事情仍須親力親為。有鑑於母親的前例,張善政去保了長照險,以降低獨子將來承受的照護負擔。

隨著台灣人平均壽命的延長,未來每個人都可能在高齡階段成為被照顧者,不論是因為老化、意外、患病……。儘管政府祭出長照政策,但只提供基本的照護資源,而8月底,行政院准許保險業等企業可投資住宿型長照機構後,雖有望提升國內部分長照服務品質,但想享有品質較好的長照服務,所費不貲。此時,透過保險公司推出的長期照顧相關保險,包含被統稱為「長照三寶」的長期照顧險、特定傷病險與殘扶險,有機會轉嫁照護費用。

不過到底該怎麼保、保多少才夠用?是大部分要保人的頭痛難題。

試想,照護機構每月收費約2萬至4萬元,聘請外勞每月約2萬元,還有輔具、生活用品等消耗支出,算一算,長照支出每月合計就要4萬至8萬元。對此公勝保經鑫沄事業部總監孫羚沄表示,「不論是長期照顧險、特定傷病險或殘扶險,至少要保到將來能月領3萬元以上的程度,且應優先考慮終身險,以免保障中斷。」而且,這些保費隨著年紀增長而變貴,還可能因為既往症而拒賠,趁著年輕、保費相對便宜時投保,好過將來想保還可能保不到。

以這個標準,每月3萬元以上的給付,到底要多少保費才夠呢?不同族群又適合什麼險種呢?以下分別就「長照三寶」說明:

長期照顧險 適合屆退且只有獨生子女者

長期照顧險的優點是不管罹患什麼疾病,皆以「狀態」來判定是否理賠,「吃飯、穿衣、沐浴、行走、如廁、移位」,上述能力中,若喪失其中3種;或對時間、人物、地點3項中有兩項無法分辨,就達到理賠條件。但這樣的理賠條件幾乎是要達癱瘓程度或是中重度失智,理賠條件不易達到;且每次要請領定期保險金時,每年或半年須帶著行動不便的被保險人找醫師診斷,再提供醫師診斷證明書給保險公司,程序繁瑣,甚至一旦身體狀況漸趨好轉而不需要長照時,就中斷給付保險金。此外,大部分的長照險已內含身故保險金,平均來看,保費比起特定傷病險及殘扶險都貴。

不過,還是有適合投保長照險的族群。台灣人壽商品一部副總經理賴玉菁建議,屆齡退休者為長期看護高危險群,其所得較高,可考慮投保終身長期照顧險;孫羚沄則解釋,長照險可作為資產移轉的工具,有「保本」的身故保險金,身故給付不列入遺贈稅中,可以遺產規畫的目標,將財富保留給下一代。

閱讀全文

(本文獲今周刊授權轉載,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NO.第108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