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護工場設立的目的應該只有一個,將沒有人要聘用的身障者,訓練成可以自力工作,轉介出去正常的職場工作,永久解決謀職的問題,否則他們就是一輩子待在家裡。」創義印務設計庇護工場負責人林漢強說,但多數的庇護工場不一定都能稟持初心,有些甚至把孩子當成活招牌,不願意做轉介。

林漢強表示:「我們的孩子,除了可以做一般簡單的內勤事務工作,更會訓練他們接觸客人。平版印刷、刻印、美工設計、影印、大圖輸出等操作,他們都能勝任。外界原本都會抱著懷疑的眼光,但孩子們真的是可以訓練的,不要小看他們的能力。」

林漢強在成大工業管理系畢業後,曾做過錄影帶發行,那年代智財權的法條還沒有完善,盜版居多。他不想一直做灰色地帶的事業,就改行在學校附近開影印店,但又遇到著作權問題被取締,「客人拿書來印,明明我們只是執行機器操作,卻涉及違法。最後,也只能排除有可能違法的書籍影印,但生意就掉了一半。」林漢強說,當時影印店需要美編,在朋友介紹下,聘用一位身障者員工,也有機會到北部看了其他庇護工場的運作。

「我看完後覺得,如果是把身障者拿來當看板、放在後端做簡單的、重複的機械性動作,是不對的,我要將他們訓練好,讓他們接觸外面、面對客戶,他們未來才有可能自力出去。」林漢強說,台南第一家以印務設計為主的庇護工場就這樣成立了。

庇護工場成立後,林漢強才發現身障者的工作成本是非常高的,前幾年可能都在教育訓練、磨合調整錯誤,無法有效生產,但薪水一樣在付。所以,這也是部份庇護工場不願將訓練好的身障者轉介出去的原因。「七年來,我已經轉介多位孩子出去工作了。」林漢強說,做企業就要對社會責任有所付出,不是嗎?

林漢強表示,庇護工場還有個「原罪」,當客戶知道生產線上有身障者員工,都會張大眼以不信任、更嚴格的標準來檢視產品。甚至他去拜訪學校尋求合作機會,還被趕出來。「但我們就是不服氣,所以去標政府機關的案子、承接過台大、金門大學、捷運局等工作,鴻海教育基金會也把贊助弱勢學童的教材,交給我們印製。」

為了經營庇護工場,林漢強花了一年的時間上了300多小時有關管理庇護工場的課程,朋友都笑他:「很少老闆會這樣吧。」林漢強則強調,訓練身障者員工沒有sop,每位都是要個別化訓練,對身障者員工都需要包容。

「我們不接受捐款,給身障者工作機會才重要,給他們錢只是救急,給他們工作,才能讓他們有信心、有成就感。」林漢強保證;我們是有能力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