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動物從改變用路行為做起!每年農曆7月至9月的月圓3天是墾丁陸蟹媽媽過馬路到海裡產卵的高峰期,為降低陸蟹媽媽被車輛「路殺」的危險,公路總局與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自今年8月起於台26線省道進行交通管制;此外公路總局也與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合作,在苗栗地區台3線卓蘭路段及南投地區台16線集集路段設立新的警示系統,期望降低石虎遭遇車禍的機率。

台26線香蕉灣是學界公認研究陸蟹的「天堂樂園」,根據陸蟹研究學者劉烘昌博士於2009 與2010 的調查,在墾丁國家公園範圍內海岸林及溪流共調查記錄到蟹類7 科39種,其中台26線39.5公里至41.5公里段經調查發現一公頃面積內高達20幾種陸蟹,擁有世界上最高歧異度的陸蟹組成區域。

為了保護陸蟹穿越道路的安全,台26線省道39.5公里至41.5公里路段實施四線道縮減為二線道管制措施,管制時段內每間隔10分鐘全面封閉道路10分鐘,開放通行時再由工務車為前導車控制通行車速為30 公里以下;公路總局也與清華大學教授曾晴賢合作於該路段前後100 尺沿側溝架設帆布圍牆,利用陸蟹無法攀爬帆布光滑面設計,阻擋陸蟹穿越馬路再利用陸蟹喜好攀爬粗糙面特性,於箱涵配置繩梯引導陸蟹安全降海產卵,自8月以來陸蟹路殺率已從105年7.5%降到106年1.5%。

此外,公路總局也委託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協助辦理「中部地區友善道路改善計畫」,為保育台灣本土動物石虎做努力。石虎在2008年經公告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主要分布在苗栗、台中與南投之間的淺山地區,族群數量約有五百隻左右。由於石虎棲息地的開發,石虎被迫搬離原本的活動區域,而遷移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必須穿越馬路,增加了路殺的風險。

過去去對於石虎的保育工作,往往只能被動式的對民眾作行車安全宣導,效果極為有限。這次透過與中興大學機械系合作,開發了「車流車速量測與緩速預警的系統」,在苗栗地區台3線卓蘭路段及南投地區台16線集集路段進行測試;當系統偵測到有車輛將通過路殺熱點路段時,隱藏在路旁次生林的聲光波發射器,警示或暫時阻嚇欲通過馬路的野生動物,延緩牠們進入路面的時間,減少路殺事件的發生。

公路總局與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合作,在苗栗地區台3線卓蘭路段及南投地區台16線集集路段設立新的警示系統,期望,降低石虎遭遇車禍的機率。   圖 : 翻攝自消失中的台灣石虎

公路總局也與清華大學教授曾晴賢合作於該路段前後100 尺沿側溝架設帆布圍牆,利用陸蟹無法攀爬帆布光滑面設計,阻擋陸蟹穿越馬路再利用陸蟹喜好攀爬粗糙面特性,於箱涵配置繩梯引導陸蟹安全降海產卵。   圖 : 公路總局 / 提供

公路總局也與清華大學教授曾晴賢合作於該路段前後100 尺沿側溝架設帆布圍牆,利用陸蟹無法攀爬帆布光滑面設計,阻擋陸蟹穿越馬路再利用陸蟹喜好攀爬粗糙面特性,於箱涵配置繩梯引導陸蟹安全降海產卵。   圖 : 公路總局 /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