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廣播電台》製作推出一系列以轉型正義為主軸的節目--「開放歷史」;透過歷史學者、政治工作者、文史工作者等,以口述的方式,講述威權、恐怖時代的感人故事,紀錄台灣人為民主自由奮鬥的經驗與歷史。《新頭殼》取得央廣授權轉載,讓大家進一步了解過去這些鮮為人知的歷史和故事。

《央廣》開放歷史:黑銘單拼圖 / 陳銘城

今天要講的是受到海外影響,在台灣遭到國民黨政治迫害的一些黨外人士,逃避可能被情治單位抓去坐牢的危險,想要逃離台灣,這在日本被稱為「政治亡命」,也就是政治大逃亡。海外的黨內人士也開闢出一條逃亡路線,只要在台灣感受到政治迫害或感覺可能被關的人,可以想辦法偷渡或是搭乘漁船到琉球最南端的與那國島,那裡有很多台灣人第二代居住,所以「台語也能通」,而那裡已經屬於日本國土,也可以打室內(國內)電話到東京,跟海外同鄉及黨外組織聯繫,他們就會派人來接應。今天要講的兩個故事,一個是1976年開電器行的陳明財感覺自己快被抓了,就帶著次子陳榮慶以及之前的學徒詹慶隆,乘坐裝上馬達的工具船,半夜時分從基隆和平島偷渡出去。還有一個故事是擔任過礁溪鄉長的張金策以及嘉義縣議員的吳銘輝,在1977年一起乘坐漁船逃亡。這兩個故事可以很代表性的象徵那個年代的政治氣氛。

在台灣實施戒嚴時,一般老百姓隨時有可能被逮捕,移送軍法審判後坐牢。陳明財因為與楊金海有接觸,相當支持黨外活動也對國民黨統治不滿,所以數度遭到調查局約談,他擔心被抓去坐牢,所以南北奔波尋找偷渡方法。結果在基隆港口看到一艘修理船隻用的工具船,體積不大,大約等同一輛汽車大小,同時也買了馬達裝在船外,碰巧次子陳榮慶考高中沒考上,跑到基隆找姐姐,父子相遇後陳明財問兒子要不要跟他「出國」,兒子同意,父子相約晚上在八斗子碰面。

結果兒子看到父親一趟趟的拿出竹篙(竹竿)、食物和飲水,搬到簡陋的工具船上,懷疑怎麼可能坐這麼小的工具船到國外,差一點就不想隨父親上船。不過,後來還是在警總夜晚的探照燈照射下,按著羅盤指示的方向,啟動船外機馬達,朝著與那國島出發。結果到茫茫大海上卻失去了方向,只能撐起竹篙遮擋炎熱的太陽與強烈的海水折射,所幸還是漂流到一座島上,後來才知道那座島就是釣魚台。

登上釣魚台後工具船已毀,只能尋找經過的漁船,一看到漁船他們就拿起綁著紅布的竹篙沿著海岸奔跑、揮舞,第一條船沒看到,第二條看到了他們,被船長救起並帶回家中,因為腹中太過飢餓,吃進去的食物還全部吐出來。第二天,陳明財帶著兒子到日本警察局欲尋求政治庇護,結果反而被控非法入境,遭那霸刑事所拘禁。因為警方不相信憑著已經被海浪拍打解體的簡陋工具船,可以偷渡到日本來。結果成為第一個因政治逃亡誤闖釣魚台事件。黃昭堂、許世偕等人都去關心、救援,他們認為為什麼從大陸到台灣可以領黃金成為義士,從台灣到日本卻會被抓去關。後來陳明財父子被釋放,但不能待在日本,他們選擇去美國。同行的詹慶隆則選擇回台灣,但回台後在警總寫了好幾天的報告,詳細交代。

另一個故事的張金策因為與國民黨有官司纏訟,誣陷他在礁溪鄉長任內有五千元貪污。吳銘輝則是因為帶領阿里山居民抗議房子被禁建、燒毀,還不顧阻撓協助居民重建家園,結果也官司纏身。張金策因為從郭雨新那裡得知這條逃亡管道,郭雨新也出錢協助他接洽漁船,佯裝成釣客前往琉球與那國島,到了與那國島附近時,必須靠橡皮艇登陸,結果兩人費了很大勁,才勉強游泳上岸。上岸後很快找到民宿落腳,並打電話連絡日本方面派人來接應。後來由專門從事人權救援的梅心怡(Lynn Miles)以及他的朋友小林,一位美國人、一位日本人,兩人到了嶼那國島,但是島上有許多民宿,彼此互相又不認識,結果梅心怡決定沿路唱「反攻、反攻、反攻大陸去」,張金策兩人聽到後馬上從房裡跑出。雙方碰頭後就搭乘飛機到了日本本島,受到熱烈接待。

此時美國台獨聯盟主席張燦鍙跟黃昭堂安排,要將兩人送往美國。但為了避免與陳明財父子一樣,因非法入境日本被抓,所以就出示美國國會舉辦「台灣人權聽證會」的邀請函,暗中進行,不讓國民黨知道他們要從日本到美國去,日本政府和媒體也保持沈默,最後張金策和吳銘輝很順利的到達美國,並且在國會聽證會上陳述兩人如何遭到國民黨迫害。

這兩件很成功的在戒嚴年代,1976年及1977年的兩次逃亡、偷渡,離開台灣,目標都是與那國島,從那裡進入日本,再從日本到美國。這是很多人不知道,也被許多人遺忘的政治大逃亡故事。

曾慶隆照片。   圖:陳銘城/攝影、提供

陳榮慶重返基隆,在工具船上與旁邊轎車合影。   圖:陳銘城/攝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