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文化基金會今日發表《開放政府觀察報告 2014-2016》,質疑蔡政府在重大國家政策(例如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上,公民社會完全無法感受到開放政府所強調的透明、參與、協作,讓開放政府一詞淪為口號般的「開放式洗白」。

該基金會指出,本報告以檢視台灣 2014 年到 2016 年開放政府的發展為宗旨,報告內容包括了「政策法規、開放資料、公民參與、公私協力」四大主題。透過對現況的爬梳,試圖呈現開放政府所涵蓋的幾個面向和它們的內涵,並點出現況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開放文化基金會說,從2014 年,三一八佔領運動讓透明、開放成為台灣社會的主流價值,到2016年政黨輪替,蔡政府上台時高喊開放政府的口號,並指派台灣第一位專責開放政府的政務委員,但開放政府的發展卻進入了冷卻期。

「我們發現台灣現行開放政府相關法規制度依然空洞、開放資料缺乏整體規劃、公民參與已然疲乏、公民科技仍停滯在實驗性的階段。更不用說,開放政府完全沒有創造出可見的影響力」,開放文化基金會對此感到憂心忡忡。

基金會表示,本報告受訪者更普遍認為,上位者沒有明確的政治意志,讓開放政府的推動在近一年來顯得停滯不前。尤其在重大國家政策(例如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上,公民社會完全無法感受到開放政府所強調的透明、參與、協作,讓開放政府一詞淪為口號般的「開放式洗白」。

開放文化基金會強調,開放政府不應該是新瓶裝舊酒,不是電子政府的升級,也不是代議民主的新包裝,而是全新的治理文化。當前政府一再強調數位化,然而技術上的革新不是唯一解答,如何運用新技術處理人與權力關係是我們更應該關注的。

基金會並指出,開放政府應仰賴內外連結協力,透過打破政府與公民社會之間上對下的階序關係,創造橫向連結,以促進更有彈性、開放式的治理。

在座談會中,開放文化基金會法治顧問林誠夏強調,開放政府不是目標,而是達到人民作主的手段,開放資料則是達成開放政府的手段,因此開放資料的立法仍然是必須的過程。

時代力量智庫副執行長彭盛韶則認為,開放政府除了資料以外,政府和公民的信任關係如何建立,以及如何讓公務員理解開放資料不是增加他們的工作量,而是成為他們工作的後盾,是未來要努力的目標。

此外,政治大學公行系教授杜文苓表示,在開放政府的推動中,中介者的轉譯、如何將複雜的資訊更能被大眾理解是一個關鍵的重點,這方面人才的培訓是未來需要注意的方向。

最後,開放資料聯盟會長彭啟明也呼籲,行政院數位政委唐鳳應對開放政府的相關立法更加積極,不要讓開放政府淪為開放式洗白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