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政府為進一步解決空氣能見度不佳問題,環保局與行政院環保署合作,並結合中央大學、中國醫藥大學與東海大學組成的學術團隊,引用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先進設備與遙測技術,共同推動「能見度與超細微粒監測分析計畫」,在環保署忠明測站及東海大學設置監測分析點,期望找出空汙核心問題,對症下藥。

環保署副署長張子敬今 (8) 日表示,環保署在10年前就持續與NASA合作,推動相當多合作計畫,包括在玉山國家公園有共同監測站,可以監測境外移入的汙染物。

雖然台中市的細懸浮微粒(PM2.5)從103年每立方米的27微克,至105年底已降至22.8微克,呈現逐年改善的趨勢,但空氣能見度卻未見同步提升,讓民眾感到憂心。因此,市府主動尋求環保署協助,導入中央、地方的監測能量,並在環保署與NASA長期合作協定架構下,結合中央大學、中國醫藥大學、東海大學、NASA的先進設備與遙測技術,推動「能見度與超細微粒監測分析計畫」,在環保署忠明測站及東海大學設置監測分析點,對懸浮微粒的物理化學特性進行分析,進一步了解為何空品變好、但能見度不高的原因,期望能找出真正問題、對症下藥。

規劃推動這項計畫的中央大學教授林能暉指出,除細懸浮微粒物理特性主宰能見度外,其中的有機碳OC、元素碳EC、硫酸鹽SO42-、硝酸鹽NO3-、地殼塵土等,都會影響能見度,這些化學組成因為排放源的不同而有所差異。透過這次的聯合監測比對,可以進一步解析這些細懸浮微粒的物理化學特性,找出汙染源及貢獻度,才能對症下藥,作為擬訂台中市空氣能見度改善策略。

接下來9至12月秋冬之際是中南部的空汙季節,正好是監測的最好時機,台中市政府將把握這個黃金時刻,今年就能找出核心問題,一起努力讓台中再現藍色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