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教授林崇熙表示,現行許多的政策補助預算都像是打點滴,「把點滴拿掉就完蛋」,而全國文化會議檢討的是「冰山下面的結構」,即使會花很長時間努力,但只要持續努力,總會一步一步往前。

台灣藝術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廖新田表示,這次分區會議中發現,民主化的進程讓人民願意開口表達,年輕世代的投入有點像是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過去政府的施政思維,有一種看不見的天花板,認為文化是裝飾品;但在全球化下,文化創意產業、影視音產業為社會帶來凝聚力量,也翻轉政府治理思維,「如果政府治理機制被翻轉,民眾也被翻轉,台灣以文化為中心的思考就會慢慢形成。」

下午的分組討論中,文化公民發言踴躍,地方文史人員就提到「文化資產保存法」修訂後,出現了許多私有住宅被指定文化資產爭議,這因為涉及被指定者有沒有文化資產的概念, 一旦被指定後,房舍不能任意變動,如果是由政府補助修善,得對外開外, 這使得很多民眾不願意保存,因為「誰願意開放自己的家供人參觀?」但也有與會者提到了文化部訂定法令,但到了相關單位卻不願配合文資保存的窘境,以政治大學為了興建教學大樓要拆除化南新村為例,突顯了文化部與相關部門在文資保存上的觀念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