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年發展電競逐漸步上軌道,但對於長久以來在產業中經營的專業人士而言,許多問題是須仔細觀察才能發現的,而TESL營運總監林祐良為了讓大家對產業了解更加透徹,此次分享了台灣電競在整體產業上遭遇的困境與未來發展。

近幾年來TESL積極與各大專院校合作,從課程中培養職業電競選手以及產業後勤人員,其中一大原因乃至於目前台灣電競產業所面臨到後勤的缺乏與選手的斷層。

8月18日創夢實驗室邀請台灣電子競技聯盟營運總監林祐良到現場分析產業實際狀況,其中提到各大戰隊目前都遭遇到斷層的問題,他認為若是仔細觀察台灣賽事結構,就可發現一線選手在經歷多年以來,一直都是同一批人。

職業電競選手的黃金時期非常短暫,尤其是電競處於非常吃專注力與反應力的狀態下,通常選手黃金時期都在16歲~22歲不等,甚至是20歲就會開始走下坡。

而由於台灣電競起步得晚,前幾年也沒有這麼的重視,早期在培育選手上並沒有完善的結構跟措施,導致出現選手斷層,而斷層問題後續延伸出來的狀況,最糟的情況甚至會導致賽事停辦。

最明顯莫過於《星海爭霸》,星海起初在台灣是少數擁有主辦權的遊戲之一,而延伸出來包含蟲王Sen等等,都是大家眾所皆知的職業選手,但是為何後期會逐漸沒落,林祐良解釋到,因為新遊戲的崛起,導致人氣下滑,而在背後沒有企業支持之下,選手在星海中若是沒有好成績,為了生存只能轉進其他更熱門的賽事,而原本星海的選手後期就逐漸出現斷層,在沒有對手、企業支持之下,賽事無法舉辦,最後就導致台灣整體賽事收掉的下場。

但是在不被重視的情況之下,要解決這些問題實屬困難。

這也是為什麼TESL要轉型的原因之一,林祐良認為,並不是政府、家長不支持,一來家長不懂年輕人投入產業未來的保障是什麼,二來除了電競圈以外,其餘大部分都不了解電競在做什麼,普遍依然認為你只是坐在那打遊戲,但不知道背後的產業鏈,或是職業選手與玩家的差別,所以我們的角色從賽事主辦方,轉成幫助遊戲廠商與政府達溝通的管道,讓我們來告訴大家我們在做什麼。

TESL近期一直朝向院校發展,跟各大學校共同設立電競產業相關的培育課程,以及聯合暴雪在院校中舉行校際盃來徵選新一代的選手,除了選手外,也在課程中規畫相關後勤人士的培訓,希望能解決未來產業鏈中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