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柯泯薰現場演唱是在西門町一個小小的演出場所,舞台四周被星星般的燈光圍繞,她在一片黯黑中登場,隨即彷如顆行星般,將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她的軌道上,因為她是個獨一無二的發聲體,收攏那些與她同星系的小小星球們。

很喜歡柯泯薰在舞台上,與吉他相依偎,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響,成為她音樂的一部份,瘦弱的身軀抱著個大大的吉他,吉他像是內化成身體的一部份,有時是輕柔的伴侶,有時又像是打擊樂器般,傳出陣陣的回聲,就像專輯裡她四處收錄而來的各種聲音,都是她的音樂。

歌聲不是唯一的傳達媒介,專輯取名為「DON’T MAKE A SOUND不能發出聲音」,但柯泯薰卻在專輯裡發出各種聲音,試圖讓這些不是歌聲的聲音,替她唱出那些Vocal到不了的地方。柯泯薰善用環境音,細細蒐集不同場域的聲響,每個細微或是巨大的聲音,都是創作的一部份。於是我們在專輯裡,聽到「B SIDE」裡巴黎的鐘聲;「失去光的螢火」有泰源幽谷的蟲鳴;在城市熟悉的吵雜電鑽聲裡,柯泯薰在「石頭與石頭之間的對話」裡喃喃自語哼唱著歌;還有她在塞納河隧道裡清唱,聲音清亮、絕對音準好到嚇人的「田村與我」。這些環境聲音如同樂器般,成為柯泯薰音樂的一部份,與其他的編曲一起構成一首歌。

「DON’T MAKE A SOUND不能發出聲音」是一張創作者完全主導的概念專輯,柯泯薰當然包辦所有的創作,並身兼製作人,還以木吉他手的身份跟樂手們一起完成編曲。可以想像,專輯的開場、起承、結束的每個音符,都由她一手掌握,她像個畫家般,在畫布上點滴揮灑成一張專輯。環境和空間對柯泯薰很重要,專輯裡清楚註記了每一首錄製的日期和空間,某些歌曲甚至捨棄傳統的錄音室,遠至新竹峨眉天主教堂、嘉義文創園區的倉庫錄製,只為了那龐大或高聳的空間,令聲音有的一絲絲的不同。

不過,最叫人驚訝的,還是柯泯薰的現場演出,她小小身軀迸發出的能量,令人刮目相看,舞台上的她不只是個歌手,還是個聲音導演。柯泯薰設計了所有演唱會上聲音的呈現,掌控了節奏,讓演出不只是演出,更像是場聲音劇場的表演。但別因此而懷疑柯泯薰的歌唱,麥克風前的她,堅強的演出實力會讓人誤以為聽的是錄音室的作品。

一直覺專輯裡的「形狀」這首歌,很能代表柯泯薰,就像她在歌詞裡唱著:

捏塑著甚麼、甚麼形狀呢

我該是甚麼、甚麼形狀呢

我想要自由、自由的形狀呢

我們的自由、自己捏塑著

是的,柯泯薰是個有許多形狀的歌手,而所有方的、扁的、圓的,都是她自己捏塑成的,聆聽她的作品也體會到,對這些年輕世代的創作者來說,音樂是自由的、有不同形狀的,他們不願被框架住,渴望自由流動,唱著、說著、響著的,都是自己獨有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