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水那麼低,物價又那麼高,根本無財可理!」「打工賺錢很辛苦,媽媽怕我亂花掉,還是交給她保管比較安全!」我發現,不少年輕人理財為畏途,寧可把金錢主控權交給別人,因而喪失了理財最佳的學習階段,更不利中老年後的財務規劃。

理財,並非什麼艱澀的學問,懂得量入為出,找到適合自己風險承受度的商品,縱使將來不會大富大貴,起碼也不會成為月光族。套句王永慶生前的名言,「你賺的一塊錢,不是你的一塊錢,你存的一塊錢,才是你的一塊錢。」可見如何分配收入,在消費、儲蓄和投資中取得平衡,是一門大學問。

每個人的理財心法不一樣,但我認為,年輕人不必好高騖遠,腳步還沒站穩,就去學習操作期貨或選擇權等衍生性金融商品,而應回歸到理財的初衷——我的短期理財目標是什麼?跟職涯或人生目標如何銜接?收入又該如何進行配置,才能有效達成目的?等短期目標達陣,接著,再依序擬定中長期目標。

簡單說,年輕人理財必懂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擁有「編預算」的能力。舉個例子,小陳對手沖咖啡很有興趣,一直想開咖啡店,但他知道現在滿街咖啡廳,比氣派、比裝潢,競爭非常激烈,擔心自己不是當老闆的料,為了想試水溫,決定從「行動咖啡車」切入。他打聽了一下,相關的器材設備,加上改裝車,大約需40萬元,就開始思考該如何準備這筆錢。

小陳目前在貿易公司當業務,每月底薪約35000元,身邊已有10萬元積蓄,我建議他,應再多準備10萬元周轉金,所以,整個資金缺口還是40萬元。我算給他聽,如果一個月存1萬元,必需三年多才能存到40萬元;假設想加緊速度,兩年多就存到這筆錢,就必須一個月存15000元。

小陳一聽到「一個月存15000元」,整個人都驚嚇了起來,大叫:「這怎麼可能?應該會要我的命吧!」我告訴他,「這就是人生的選擇,想多存點錢,勢必得犧牲一些享樂;而且務必拿出編預算的能力,看看這15000元要如何從生活各環節中擠出來!」

於是,小陳拿出計算機,房租8000元,加上吃飯、交通、娛樂、通信、保費等等,固定開銷20000元,每月最多只能存7000元,就算再省吃儉用,加上兼差接案,一個月最多只有把握能多出5000元。

他苦惱的說,「似乎沒有辦法再擠出多餘的錢!」我笑著看他,「只有兩個解決方法,第一個方法是,回家當乖兒子,跟爸媽一起住,不但省了房租,中午還能帶便當省飯錢,順便培養親子關係;第二個方法就是,把速度放慢,兩年存不了,就拖到兩年半或三年吧。」

我不知小陳最後的決定是什麼,但至少原本對生活中各種數字沒有概念的他,突然驚覺,「數字背後代表的是各種生活態度和價值觀,唯有努力學習當數字的主人,這輩子才不會一直被數字追著跑,常常為三餐溫飽而煩惱。」

我相信,擁有「編預算」能力的年輕人,將來不僅理財有方,職場上也比較嶄露頭角,成為公司的重要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