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一座台中海線的古老文化小鎮,這裡的歷史可以追溯至三、四千年前的牛罵頭文化,因為山麓下的一股靈泉,三百年前成為漢人墾殖的政經及生活信仰中心。來到清水,決不能錯過自然人文景觀的鰲峰山公園,也一定要拜訪清水老街的古道巷弄,更別忘了品嘗清水的特色美食小吃,包準讓你滿載而歸。

台中清水這一個古老的文化小鎮,從東邊的大肚山丘陵台地、穿越平原,至西部海岸,造就美麗壯觀的清水地景。北邊遼闊的大甲溪提供綿綿不絕的水源,加上北大肚山山麓下自然湧泉,是一處最適合人類生活居住的好地方。

從人類學家在牛罵頭遺址的挖掘研究得知:早在4500~3400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留下生活的遺跡,後來平埔族拍瀑拉族(Papora)的牛罵社(Gomach)以此作為生活的場域,地名「牛罵頭」即是Gomach音譯而來,直到大正九年(西元1920年),因鰲峰山麓下「埤仔口」有一靈泉,清澈可鑑,改名為「清水」。清雍正11年(西元1733年),大批漢人湧入清水墾殖。清乾隆29年(西元1764年) 牛罵頭街肆已然形成,以埤仔口水源地為核心,清水大街成為政經及生活信仰中心。就讓在地的文化達人吳長錕帶領,一起探訪清水老街的歷史長廊!

▲清水老街上最大的廟宇是紫雲巖,供奉觀世音佛祖。攝影/澄攝影

清水的開發起點──埤仔口的靈泉

現在的清水自來水廠,大家慣稱「埤仔口」,清水湧泉之地,舊時是小鎮的洗衣場,有泉水,就是人們最好的居住地方,也是清水老街發展最重要的起點,昭和三年(西元1929年),清水街役場在此設立自來水廠。大街最大的廟宇即是紫雲巖,供奉觀世音佛祖,後花園的乾隆時期老石碑更是不可錯過。調元宮三山國王廟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可能是客家人移民初始創建。而開基福德祠是街上最早的土地公廟,廟宇屋脊的雙龍抱元寶剪黏,象徵廣納四海財源,最受在地生意人喜愛與膜拜。
在清水陸軍路(今中山路)尚未闢建之前,大街路是清水最繁華的一條街道,清水首富蔡源順家族、蔡泉成商號、王記油車間等,都位居在大街路一帶,還有熱鬧的酒家、消費市場、派出所、輕便車站等都在這一條街上。社口莊楊同興家族在乾隆45年(西元1780年)開發「埤仔口圳」引水灌溉田,埤仔口也引進大甲溪水的五福圳灌溉清水平原,其水流一向東,一向西,日治時期詩人鄭虛一曾在此寫出「人物衣冠溯古風,此鄉不與眾鄉同,文昌祠外雙溝水,一向西流一向東」的佳句。

▲鰲峰山公園內的鰲峰玉帶橋是一座天空步道。攝影/澄攝影

清水人的聖山──鰲峰山人文自然公園

清水鰲峰山公園,在地人慣稱「清水公園」,是一座地貌豐富的人文自然景觀公園,擁有茂密的相思樹、苦楝樹林與廣闊的大黍草原,春天的青翠與冬季的枯黃,締造了鰲峰山一年四季美麗與滄桑的浪漫情懷。苦楝在3月盛開的季節裡,滿山遍野的淡紫色花蕊,散發淡淡的清香;4、5月,相思樹的黃花逐漸爬滿整個鰲峰山山頭,熱情如火的黃花,加上陣陣的蟬鳴鳥叫,有如上演一場大自然的森林交響曲。

由眾多在地的鵝卵石堆砌的「石埠」,不僅擔負防洪功能,也創造了鰲峰山公園特殊的石埠景觀;「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是一處擁有史前文化、神社遺構、軍營遺跡的人類史前博物館,目前正由牛罵頭文化協進會成立「拍瀑拉文化基地」,協助台中市文化資產處進行經營管理,提供咖啡餐飲、文創商品、DIY體驗及探坑挖掘體驗服務。

步行穿越吳厝路可以來到最適合野餐及親子活動的陽光草坪,行經「鰲峰玉帶」跨過橋頭寮溪,沿著虎頭崎古道便可登上現在最受遊客喜愛的鰲峰山觀景台,虎頭崎古道曾經是林爽文大將王勳與清軍部隊奮戰身亡的地方,觀景台由台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在此設置,站在極頂的平台,是鳥瞰美麗清水海岸平原最佳的場景。

橫山戰備地道,俗稱「清水鬼洞」,是清水孩童昔日拿著火把、攜伴探險遊戲的山洞,有著大家共同的記憶及鬼話傳說,二次大戰末期,盟軍飛機轟炸台灣重要軍事及物資儲備設施,日軍為長期抗戰預作準備的防禦工事,地道內兩面由鵝卵石、鋼筋及混凝土興建,走入坑道內,可見寢室、崗哨、狙擊區、機槍堡等軍事設施。公園內還包括大肚王國部落廣場、台中市自行車場、競合體驗遊戲場、探索遊戲場、休閒烤肉區等設施,是親子活動最佳的場所。

▲清水老街的營盤巷,在清領時期是官兵駐紮的大街,如今是市區裡的古道巷弄。攝影/澄攝影

清水震災紀念碑與老街的古道巷弄

清水震災紀念碑設置在清水神社後參道旁,記錄著昭和十年(西元1935年)4月21日的台中墩仔腳大地震的慘烈故事,日本政府在1936年隨即展開清水市區的都市重劃,即現在大家所看到棋盤式的街道設計,南北向的道路叫做「路」、東西向稱為「街」,連同清水原有清朝古道,形成市區有趣的古道巷弄的漫步文化。

走在文昌街路上,馬上會被一整排日式商店街建築吸引,這一條街舊稱「十八坎仔」,建造於1937年,「清水建築組合」在文昌街北側建有商店十八間而得名,可說是當時台中海線最繁榮的商店街。在街區內有清水最老媽祖廟「壽天宮」,相傳已有300年的奉祀歷史;南海岩觀音仔壇俗稱「社寮媽」,彰顯了平埔族跟漢人移民互動的歷史。還有董公廟,前殿供奉董公真人、後殿為王家宗祠,記錄著清水王氏家族的開發歷史,以董公為名的董公街,更是自清朝以來的古道。在古道南端新生巷的李家豪宅,1931年,宅前庭院的「竹柏」象徵四季常青、八方避邪,樹齡已超過80歲;大街路西側的營盤巷一帶曾經為清兵紮營設哨的地方,從清水的信仰中心──紫雲巖往南出發,最後與清水街的埤仔口相遇。

▲今年滿120歲的清水國小是全台第一所古蹟小學,也是國內少數推動校園古蹟教育的學校。攝影/澄攝影

清水國小古蹟校舍與日式宿舍

清水國小是清水第一所小學,1897年,日人在清水文昌祠成立「台中國語傳習所牛罵頭分教場」,後來為了擴校就遷往光華路現在的校址,1935年4月1日落成啟用,雖然遇到4月21日的「墩仔腳大地震」,幸虧僅受到些微的災害。清水國小U字型校舍,挑高的教室建築,紅磚、洗石子的牆面,搭配檜木的門窗、天花板,無論建築美學、採光通風都完全符合教育本質;圓環榕樹下的誠字碑,石材採自日人視為教育聖地的台北芝山岩,榕樹則是1935年老校長川村秀德親自手植,見證了清水國小遷校及教育發展的歷程。

北側的日式木結構的教師宿舍群共有六棟十一間,分別興建於昭和九年(西元1934年)以後,建築形式屬於「和洋折衷式」宿舍,東邊靠光華路的獨棟宿舍為校長宿舍,其餘每棟分成兩間為老師的宿舍。這些文化空間及建築結合古蹟教育與學校教育,開全國先例,這些文化資產將永遠成為校友永恆回憶的最佳場景,同時寫下古蹟保存與活用的典範。

讓人垂涎的老街美食與伴手禮

很多遊客來到清水旅行,想到的第一個問題:這麼多米糕店,那一家才是最佳的抉擇?其實只要把握兩個原則,就可以成為清水的美食老饕,首先要選擇採用當地當季食材的店家,其次可找遵照古法製作、限時限量的小吃鋪,當然也有人會問:在地人都吃那幾家?我只能告訴您,一大早就開店、中午過後就賣完的小吃店,就是在地人平日享用美食的地方。

▲美味的清水炸粿,酥香的外皮包裹清甜的內餡,是來此一定要品嘗的特色小吃。攝影/澄攝影

從最早超過一甲子的「王塔米糕」,到後來發展出的「阿財米糕」、「正牌米糕」等近三十家米糕店,每一家的口味和佐料都不相同。除了米糕之外,還有吃過都讓人讚不絕口的清水炸粿,酥香的外皮包裹著清甜的內餡;「白頭蔡肉圓」、「阿文肉圓」,Q彈的外皮香嫩滑口,都名列排隊美食,不早點購買就會向隅。另外,還有第一市場地下樓的楊家鹹肉圓仔、廖家花生湯圓、阿婆粉圓、米苔目福、鵝肉大王、好巧利手工肉包等鹹甜兼具的美食小吃,不僅是清水人平時的點心,也是外來遊客走訪品嘗的好去處。

▲隱藏在光復街巷弄內的廖家花生湯圓,是內行人必吃的甜湯。攝影/澄攝影

清水的糕餅業歷史悠久,每一家都各自發展出獨特的商品,像是百珍香餅行的傳統酥餅和紅豆麻糬鴛鴦餅、喜利廉的杏仁薄餅、一美餅店的芋頭老婆餅等,都是在古法中又研發創新的好味道,送人自用兩相宜。喜歡旅遊的旅客,也可以來到「清水散步」,一個文創、旅行的小店,選購充滿在地文化內涵的地圖、文創商品、天然低糖手工俠客餅乾、百年手工麵線。來到清水,絕對可以讓你滿載而歸。

=======================

帶路達人 吳長錕

清水人,國立屏東農專獸醫科畢業。有近三十年的藝文推廣與社區經營經驗,現為牛罵頭文化協進會理事長,也是「清水散步」執行長,「拍瀑拉文化基地」主任。

成立台中縣古典音樂協會、牛罵頭文化協進會、清水觀光文化產業聯盟,推廣大台中地區藝術、文化及產業;並推動清水高美濕地野生動物保育及推廣;參與社區大學、社造計畫工作,協助台灣許多社區推動社區營造計畫。

 (本文經《臺中好生活》授權刊登。)《臺中好生活》No.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