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心以好奇傳,星想摘來雲想穿。遺世何妨出天半,登高不必限山巔。樓頭刻意論聲調,足下酣歌雜管絃。回首題糕燕市日,一亭低小笑陶然。」——(傅錫祺,〈天外天上作重九〉)

隱身在台中後火車站巷內,有座擁有80多年歷史的「天外天劇場」,曾經是台灣最氣派的劇院,也是日治時期4座知名劇院中僅存的一座,見證了台中發展變遷。然而,台中市政府文化局今年4月底確認,天外天未具合法文資身份,所有權人將可自由處分該建築,使得老劇場面臨拆屋改建,進入倒數計時。

80年老劇院 中央圓頂居全台之冠

天外天劇場建於1930年代,是日本總督府技師齊藤辰次郎在台僅存的作品,擁有680個座位、圓形穹頂及精緻裝飾雕花,堪稱當時全台規模最大最華麗的歐式民營劇院,亦有仕紳特別賦詩讚頌,留下許多詩作。

座落於台中舊鐵道南側,天外天鄰近帝國製糖株式會社與漢人居所,當時漢人仕紳吳子瑜改建其家族的私人劇院,1936年啟用,但後來為修建台北梅屋敷(今逸仙公園)籌措經費而拋售,改由後站仕紳王博經營。

劇場轉手後,歷經時代變遷,轉型成戲院,放映電影、演出京劇、歌仔戲,後又成為製冰廠、釣蝦場、電玩店甚至國際鴿舍,目前主體建築及屋頂鋼骨結構仍完整,但閒置多年,屋主欲拆屋改建,掀起地方文資保衛戰。

3度進入文資審議未果 文史團體再提新事證

天外天劇院曾3度進入文化資產審查程序,卻在今年4月28日經文化局確認,未具合法文資身份。台中市舊城復興協會理事長蔡承允指出,天外天建築極具特色,保留了同時期最大的圓頂,長達18.65公尺,足足比台灣博物館大兩倍;此外,劇場也曾是日治時期台灣人解殖反抗的重要象徵,當時日本人多住在前站,後站是漢人的生活場域,台灣人亦無娛樂生活設施,因此天外天劇場的落成,別具意義。

台中文史團體「文史復興組合」自2014年起發起劇場保存行動,蔡承允說明,這次文資會議以「沒有新事證」為由不予審查,今(26)將圓頂結構的新事證,送到台中市文資處,盼能保存天外天。

「准拆公文」送了 老劇場岌岌可危?

上週17日市議員江肇國在議會質詢時提到,天外天不被認定文資身份,文化局將發出「准拆公文」,同意土地所有權人自由處置該建築。80年老劇場是否將拆,引發文史團體關注並發起連署,目前已有超過2700人及團體加入。

文化資產處表示,該案已經多次會議討論,4月底確定不具法定文化資產身份,日前市府已發函所有權人可處分建築物,不過,未來仍會積極協調,期以再利用代替拆除,同時透露,建商曾在審議會議上表示,未來興建的建物地下1、2樓會規劃為劇場使用,納入天外天劇場原有建築裝修設計。

 

彰化文化陣線刊登〈百年孤寂天外天〉空拍影片:

隱身在台中後火車站、復興路巷內,有座80多年的老劇院,經數度登錄文資未果,引發拆屋危機。   圖:彰化文化陣線提供

天外天劇場原貌示意圖,圓頂及建築結構盡顯氣派。   圖:鄭培哲提供

因曾被改建為製冰廠,原本大廳內的圓形穹頂被後來加蓋的地板遮住。   圖:呂晏慈攝

曾經是日治時代設備最新穎的歐化劇場,不過今已閒置多年。   圖:呂晏慈攝

天外天劇場保存的雕飾極盡奢華,根據當時《台灣日日新報》報導,其建造經費高達7萬3000日幣,當時豐原仕紳張麗俊形容:「其規模之宏壯華麗與東京之寶塚無二」。   圖:呂晏慈攝

台中文史復興組合發起搶救天外天行動,曾在劇場戶外播映電影「新天堂樂園」。   圖:蔡承允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