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將屆,林全擔任閣揆一職也將近1年,期間雖經歷外傳央行總裁彭准南、高雄市長陳菊、台南市長賴清德等入閣的傳言,也曾有幾波人事異動,儘管被外界譏為「老藍男內閣」,如國發會主委陳添枝、外交部長李大維等都被視為「老藍男」的代表,內閣施政民調又始終拉不上來,但「英全組合」在短期內應該不至於有太大變化,因為蔡英文總統為選前承諾已開出不少戰場,如果再鬧內訌,將更難收拾。

施政近1年下來,林全內閣應當思考的是,所謂的政策「專業」,必須為外界所認可,而不是自己說了算,如何與過去親綠的社運團體進行有效率的溝通,改革讓民眾「有感」,恐怕是更重要的問題。

上任處處是困難 有很多人要擺平

蔡政府即將執政滿週年,外界對於英全關係始終抱持好奇的態度,執政之初,蔡政府在運作上始終「卡卡的」,後來成立了9人「執政決策協調會議」,會後屢有重大政策宣示,被外界批評蔡英文才是真正掌行政大權者,後來,該會議也不了了之的「不開了」。

具財經學界背景的林全日前曾在接受《財訊》專訪時也這麼說,「上任後,處處是困難,很多人要擺平。」風格獨特、看似與民進黨格格不入的他,要如何在這個派系叢林中生存,甚至殺出一條自己想走的路,恐怕還是得邊走邊看。

之前,有報導指出,行政院秘書長陳美伶下令情蒐高雄市立委林岱樺,讓人質疑政院是否已介入黨內市長初選選戰,對此,政院極力否認,林全則承認是自己在意外中的指示,用意在於了解林岱樺的質詢意見是否被認真執行,才造成此誤解。但宛如羅生門一般的劇情,不免引發外界對於勇於搶奪資源的新潮流系質疑。據透露,政院內部確實因為林岱樺的強硬問政態度而頭痛,加上林岱樺曾因中油公司揭露她推薦的人事案公文,令她下不了台,而吃足悶虧,不免心生怨念。

日前,若看到相關行政人員在政院新聞中心忙進忙出,搬運編排高腳椅的位置,高腳椅座位的多寡及記者會時間的長短,都足以說明林全對於即將宣布的政策重視程度。有人說,林全此舉是想營造政策沙龍的形象,但是否能因此就「坐」出氣勢和權威感,就見仁見智了。林全11日親上火線開記者會宣示反毒新政策,就沒有再見高腳椅出現,是否因輿論曾對此進行過討論,正負評不一,就不得而知了。

盼前瞻帶動內需 換人沒什麼不可

目前正在立法院審議的《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草案,秏時8年將花費8800億,還是以特別預算方式編列,政院曾為此召開長達2小時記者會,卻只換來記者舉手質疑「聽不懂」的回應。據說這是蔡英文上任1年送出的520政策大禮,但外界雜音,包括部份民進黨立委的態度、各縣市長的預算爭奪戰以及「債留子孫」的疑慮等,讓蔡英文日前忍不住在中常會動了怒,將主因歸咎於行政部門宣傳不力,而林全的回應則是「什麼事都由院長一個人去說明,是不對的。」使得原本外傳林全在小英動怒的隔日要親自向媒體說明,後來卻聽從幕僚的勸阻及評估而喊卡。

至於外界質疑前瞻基礎建設計劃是蔡英文「逼」的?林全則否認這種說法,他說,「重要的是看政策合理性,就財政紀律來說,這個計畫是有好處的。」編特別預算的目的,是希望依照規畫的時程盡速推動,並凝聚大家對公共建設的共識;但編在年度預算裡,年度預算就會膨脹,「我希望中央政府總預算的規模以不成長為原則」。

前瞻基礎建設想達到什麼目的?林全認為,不會主張擴大公共建設支出是刺激經濟的唯一目標,但如果「支出」對國家有幫助的,把一些有意義的公共支出早點盤整出來,進行規畫、推動,「晚做不如早做」,也能帶動國內需求。

台灣是雙首長制,總統民選,行政院長卻不是民選、由總統任命,「總統要找一個人來幫她領導行政院,目前政治制度如此,當然要考慮到總統的考量,還有整個政治局勢的變動。」林全認為,原本該設計就有問題,「總統要首長報告什麼,我也尊重,盡量讓她知道這些政策。」所以,「府院目前溝通協調沒什麼問題,沒有太大困難」。

但是否真的都沒問題呢?林全說,「依台灣的政治環境,政治人物會有多長的任期,不是一個人的意願能夠決定的。而且沒有一個工作是非某人不可。…所以其實換人也沒有什麼不可以,政治的需要很難講」。

老藍男屢受批評 團隊換湯不換藥

不可否認的,林全的「老藍男」閣員屢遭本土社團批評,認為所屬閣員大多沒有政策論述能力,常常只能依靠政委張景森在臉書上不時PO文發言,以最近被強烈質疑的「前瞻基礎建設計劃」為例,張景森左打前閣揆毛治國、張善政,右批新北市長朱立倫,宛如該政策背後的影武者,也因此被外界認為是林全默許張景森在臉書上的發言,甚至想爭取預算的綠營縣市長(如新竹市長林智堅)都不得不先來和張政委「溝通」一番 。

此外,《電業法》修法也是林全相當關注的,他日前在接受彭博社專訪時表示,「本來希望有更大幅度的修改,但大修改可能牽涉爭議,可能半年都過不了,不得不有所取捨,爭議最少的『綠電先行』,其他自由化慢慢來」。這就像勞基法修法的「一例一休」般,英全團隊在改革的壓力下,往往「有所取捨」,包括年金改革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搞得藍綠都有不滿的聲音傳出外,民眾也霧裡看花,不能理解這些改革是「真的」嗎?

對於內閣人事,如發言人的替換從童振源到徐國勇,因為兆豐銀事件處理失當,受到美方監理機關重罰的前金管會主委丁克華及政務副主委桂先農請辭,加上衛福部前部長林奏延被陳時中取代,這次WHA並未拿到邀請函;還有被國民黨質疑任用蔡英文的表姊林美珠接任勞動部長,也無法解決「一例一休」造成勞資反彈的疑慮。

或許就像林全回應外界的,「我們的考量是,誰來可以把我們這邊工作做得更好,我們就找哪一位」,內閣團隊就像一支球隊,球員上場打球,也要下場休息,被換的沒離開團隊,希望換上來的同仁可以讓團隊運作得更好,林全內閣的人事變動若能交出更具體「有感」的成績單,才更能說服當初支持政權輪替的眾多選民們。

行政院一度曾流行「高腳椅記者會」,塑造政治沙龍的氛圍。   圖:謝莉慧/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