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林全日前表示,短期內無法解決低薪問題,並希望年輕人著重興趣而非追求名利,引發爭議。對此,他在接受彭博訪問時,再次談到相關問題指出,要讓現有薪資上升,一定要提升生產力,而且這是每個國家在全球化下,都面對的挑戰。

林全日前接受彭博社的專訪,行政院8日晚間公布專訪全文問答。

林全表示,台灣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在於必須要持續創新。台灣的產業外移後,新的投資機會不足,造成我們的投資偏重在資訊科技產業,其他的產業幾乎很少,這部分必須要改變,讓投資的面向變廣、機會變多。當然也希望在未來讓人才能夠進來,我們不能只單純地期待就業機會增加,如果增加的都是低薪資的就業機會,這對台灣是沒有幫助的,要如何讓現在的薪資能夠上升,一定是要把生產力提升。「我想,每個國家在全球化下,都面對這樣的挑戰」。

他也提出,要薪資提升,就要面對幾個大的問題。首先,在創新時,是不是能夠讓社會財產不被剽竊走,這是台灣最大的問題。他說,台灣現在有不少廠商,特別是對岸不斷希望吸引台灣人才過去(威脅),帶了很多剽竊的智慧財產,這對台灣的產業是很大的傷害,希望這個問題能解決,讓這些產業創新的成果能夠真正實現,產業才有創新的意願,否則他只是模仿,他不會創新。

其次,台灣人才被挖到中國甚至是新加坡,這個趨勢很難避免。「因為我們的薪資水準確實比別的國家低。」在薪資水準不能上來之前,這個問題不能完全解決,唯一能做的就是開放,把人才管道打通,讓外面的人才進來,本國人流出去就沒關係,這是一個活水。這樣才有機會把我們的競爭力提升,讓薪資往上走。

林全強調,在解決台灣低薪問題的同時,還面臨一個很大的挑戰,就是台灣低薪的同時,物價也很低。如果以平均國民購買力來看,台灣的GDP在全世界排名是前十幾名,比英國還高,表示我們實質購買力是夠的,雖然薪資很低,物價更低。但是,在實質購買力很夠的情況下,要把薪資提高,可以想像最後的結果是物價不可避免地上升,但物價上升是今天台灣社會大眾不能接受的。長期以來,台灣即使有很溫和的物價上升,社會大眾也不能接受,這可能跟社會長期傳統有關,政府就是要穩定物價,這牽涉到文化和社會觀念,好像物價一不穩定,低所得者就首先受害,高所得的反正買得起。政府要怎麼權衡?所以「我也不期待我們能大幅度提高薪資的同時,如果造成物價大幅度上升的結果,這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認為,在政治上是不太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