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任國務卿狄勒森(Rex Tillerson)訪問亞洲行程,16日首站到了日本,17日前往韓國,18日最後壓軸是中國。美國新總統川普上任後,強勢展現親日本,甚至親台灣的情勢下,「習核心」如何既要面子,又不失裡子的政治拿捏備受考驗。

狄勒森此行在檯面上的焦點,是針對朝鮮核武器發展,發出強烈遏制與警告的訊息。如同狄勒森在日本的記者會上說,美、日雙方「絕不能容忍」,並呼籲中國做出更大努力,對朝鮮加強施壓。

既然是呼籲中國「做出更大努力」,理論上,中國似乎可以拉高姿態盡情喊價。問題是,過去美國極盡溫良恭儉讓的「聯中制朝」(六方會談)戰略,川普已經擺明要改弦易轍。

尤其,金正男的意外死亡,對中國來說,形同金正恩無視中國庇護人的角色,也讓中國顏面盡失,暗示中國的「制朝」實力可能不如外界預期。

例如,狄勒森在美日聯合記者會表示,「過去20年的對朝政策是失敗的,必須祭出新舉措」、「美國將持續與日本和韓國密切合作,以對抗朝鮮威脅」。

這段發言,擺明提日本、韓國,卻沒有提中國。用白話文說,就是過去拜託中國出面,壓制朝鮮上談判桌的「六方會談」是失敗的,而這更是美韓防衛合作,佈署「蕯德反導系統」的正當性基礎所在。

美日同盟的堅實,早在川普當選、就任,先後2次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會面過程,川普給了安倍可謂「炙熱」程度的熱情。間接的,這對向來極為重視「面子」的中國,無形中也變成莫大的政治壓力。

值此之際,中國兩會甫落幕,所謂「習核心」的稱號震天價響,更不容許任何不慎與失控。畢竟,狄勒森順道為4月習近平訪美的「川習會」,進行舖路的政治任務明確,所有形式與細節的安排,「習核心」都必須向美國要到足以拉抬他在「十九大」的政治份量。

簡單的說,對中國來說,美國已經擺明控制朝鮮情勢,要改靠「蕯德」以及聯合國機制,還比較切合實際之下,中國的重要性已經被減分。

而台灣最為關注美中角力下的兩岸問題,由於川普系屬共和黨,傳統上,本來就比較親台之下,向來擅於政治精算的北京,也要深思「拉高台灣問題」恐陷入必須自找台階下的尷尬局面。

例如,傳統上相對比較親中的民主黨總統柯林頓上台之初,北京以「反台獨」之名,恐嚇台灣總統選舉,並測試美國底線,而在1996年冒失的對台試飛彈。結果證明北京是錯估形勢,即使是民主黨的總統執政,美國還是出動了第七艦隊協防台灣海峽。

如今,美國總統又回到共和黨執政,川普強勢風格更是歷任總統之最,川普在網路一句公開的「台灣總統」稱呼,引發中國抗議,換來的卻是川普更「我行我素」的強硬回應,北京平白自討沒趣的下場。

因此,如果沒有意外,「習川會」在4月登場。但是,截至目前情勢看來,只要美國在亞洲,名為防朝,實則防中的基本形勢不變,台灣「地理位置」又為美國防中連線所不可或缺之下,台灣統派所期的「教訓台灣」應該是要失望了。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