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金改革後政府財務缺口到底能不能「懸崖勒馬」?前立委沈富雄5日再回應副總統陳建仁的說法,他在臉書上貼文表示,「放慢馬步終究難逃墜崖」,強調年金的「崖」永遠在,是揮之不去的。

以下為沈富雄在臉書的發文內容:

受到蔡英文總統的肯定,陳建仁副總統一圖接一圖,畫完「瘦鵝下蛋」,再畫「懸崖勒馬」。

一圖勝千言萬語,副總統想要表達的是,年金改革後,馬不墜崖,「墜崖」者,破產也。原先預計墜崖的時間,公保是2031年、勞保2027年,改革後,各延遲13及9年,距今分別是27及19年,這怎麼會不「墜崖」呢?「懸崖勒馬」圖無法自圓其說的道理很簡單,50年不墜崖的平準費率,公保是36.9%、勞保是27.3%,而修法的最高費率只到18%,年改會對勞保費率更是色不厲而內荏,見光第二天,就主動改口為先到12%再檢討,到底見崖勒馬了沒有?陳副總統也許不察但年改會心裡應該有數。

一勞永逸的方法,是把懸崖填滿,薛承泰教授就說過把它填成大土坑,馬可墜而不傷,但這要比「愚公移山」難上萬倍,以目前的科技,但聞先進的剷土機可把山頭剷平,卻沒聽過可把懸崖填滿,可以想得到的方法有二:(一)立刻執行50年平準費率27.3%,(二)人口結構馬上翻轉,每對夫妻開始生6個小孩或更多。這都是緣木求魚或天方夜譚,因此,「崖」永遠在,是揮之不去的。

再把副總統的「勒馬」觀點放在「年改會版」的框架中檢討,則陳建仁的示意圖是經不起檢驗的:

(一)伸地法:武俠或神怪小說中,武功或神力高強者可藉「縮地」法,日馳千里,須臾即至。伸地者剛好是縮地法的相反,也就是年金改革方案中的「繳多」,據估計,剛進入職場的年輕勞工,40年約多需繳21萬元,年輕公務員於35年間約需多繳67萬元,其效果是拉開馬與懸崖的距離,使墜崖的時間晚到9至13年。

(二)慢步法:這在「懸崖勒馬」場景中絶無僅有,是漫步賞景而非勒轡保命。是年改會版中的「領少」,如把薪資採計拉長到最保守的15年,餘命15年中新進職場的年輕勞工少領1.4萬元,年輕公務員可領金額則不變。可見放慢馬步的效果十分有限。公務員退撫基金只有仰賴降低所得替代率一途了。

看過武俠片或西部片的人,可以回憶一下「懸崖勒馬」的鏡頭,「伸地法」當然是神話,放慢馬步也不合常理。懸崖當前,只有勒轡踢蹬,人仰馬嘶中,或沿崖而行,或掉頭改道,策馬入林。不此之途,而放言永續,只是徒託空言罷了。

本文在2月3日定稿後,很意外地得知陳建仁副總統在4日凌晨於臉書上以千字文回應我對年金改革「永續」問題的質疑,他說一個年輕公務員以18%提撥率付費35年,退休後領取60%所得替代率到85歲,結果所付與所得大略相當,我看了這一段解釋,一則覺得啼笑皆非,二則欣慰我一年半以來的努力終見一線曙光。因為,陳副總統所謂年輕公務人員的保費將來不會落空,原是依據我一向的主張。但是,這個構想在前後25次的年改會議裡從來沒有討論過,因此用這樣的論述來反駁林濁水和我,是答非所問。

不過當我看到陳副總統終於在年金的「永續」問題採用了我的想法,對一個在野小民是頗堪告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