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攜帶「沃爾巴克氏體(Wolbachia)」的蚊子可以有效減少散播疾病的機率,因此,將釋出一批攜帶「沃爾巴克氏體」的蚊子深入巴西及哥倫比亞地區,以防範茲卡病毒、屈公病等疾病疫情的擴散。這項計劃受到國際組織贊助近1,800萬美元,最快2017年就會開始實行。

自2011年開始,非營利組織「消滅登革熱計劃(Eliminate Dengue Program,EDP)」與澳洲墨爾本的蒙納許大學合作,展開針對病媒蚊的研究計劃,他們發現,若蚊子攜帶「沃爾巴克氏體(Wolbachia)」細菌,其傳播流行疾病如茲卡、登革熱或屈公病的能力就會大幅降低。 

「消滅登革熱計劃」的科學家指出,全球近60%的昆蟲都有感染天然「沃爾巴克氏體」細菌,但碰巧主要傳播茲卡病毒、登革熱的「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卻不受感染。科學家多年以來不斷嘗試將該細菌殖入埃及斑蚊體內,經過實驗後發現,這些經過改造的蚊子放歸野外之後,可以有效幫助減少向人類傳播流行疾病。 

科學家表示,「沃爾巴克氏體」對蚊子有2個作用,首先是強化蚊子的免疫能力,使蚊子對病毒的抵抗力更強。另一方面,這種細菌會與茲卡、登革熱等病毒爭奪繁殖所需的資源,但病毒會因為敵不過「沃爾巴克氏體」而降低活動力,甚至被「餓死」。經過野放的改造蚊子,在與當地蚊子繁殖後,便能將細菌流傳下去,如此一來,並能終結病毒的傳遞或侵入人體。 

這個項目受到國際組織的關注,如來自美國、英國政府的資金,以及惠康基金會(Wellcome Trust)、比爾與美琳達·蓋茲基金會(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等各方共挹注了近1,800萬美元,最快在2017年開始,便會於拉丁美洲的哥倫比亞及巴西等地區施行。比爾與美琳達·蓋茲基金會的全球衛生部門主席Trevor Mundel博士對此表示,這是一項革命性的計劃,它能有效防堵蚊子傳播疾病,期待它對各國帶來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