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基會日前召開記者會公布,驗出佳格「得意的一天」有3款油品含「苯」毒物,且濃度高於飲用水標準5ppb,不過廠商立即跳出來喊冤,而衛福部食藥署也立即打臉消基會,解釋環境中本來就含有微量的苯,並不影響健康。對此,消基會3日再度開記者會表示,「食用油本來就不該含苯」,批評食藥署應積極追查油品中苯來源為何,而非混淆視聽。

消基會檢驗長凌永健表示,接獲消費者曾以個人名義檢舉苯油爭議,但食藥署卻遲遲未處理,而在消基會召開記者會後,食藥署大動作在1日召開了2場記者會,不禁質疑食藥署是否為了「模糊焦點」?

食藥署在1日的記者會中指出,食品原料可能因環境汙染(空氣或水等)因素,導致含有微量苯,「為無法避免的汙染物質」。但是凌永健3日則表示,消基會同時還檢驗其他品項、其他廠商品牌的油品,都未像「得意的一天」系列調合油含苯含量超過5ppb,若只是環境背景影響,其他檢驗油品應被檢驗出,環保署近5年抽測淨水廠、飲用水等共計1066件,抽驗樣本都低於5ppb,「食藥署應該排除來自環境汙染因素」。

消基會表示,此次「苯油」事件,食藥署將成因推給「環境造成」,變成不必完全負責,混淆視聽的作法令人遺憾。消基會呼籲,食藥署應該持續調查油品中含苯的可能來源,例如「人為添加、交叉污染或來自環境汙染」,積極追查原料來源及產品流向,並且要求食藥署應該公開檢驗數據及科學證據,或推動「第三方公正檢驗聯盟」,讓各界有依據可行,別讓消費者的健康權益在「口水」中犧牲了。

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許朝凱則回應,國際間包括歐盟都沒有針對食用油中制定出苯的限量標準,並且目前台灣檢測的數據都低於國際監測結果,且苯存在於環境當中,雖會在製成過程中揮發,但可視作背景值,加上油品暴露量不高,民眾不用恐慌。

面對消基會的質疑,許朝凱也表示,食藥署將於5日邀請專家、消基會等召開食安會議,針對30款植物油的抽驗結果,聽取專家意見,討論是否該加強管理、訂定食用油的苯限量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