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偉雄一篇討論設計和創意的文章提到幾個想法的亮點,見解精闢,而其中一段特別敲到心底,大意是「每一個偉大的人物所做的事情無非是對於現實生活做出回應」,單看這段話或許會有人認為,人不就是無時無刻對於現實中所發生的事物互動、回應嗎?但在每個當下,是否真誠的解釋了遭遇到困難的意義,和創造出連自己都意想不到的答案。佐藤卓就是一位認真回覆每一個需求的設計者。

身為一位平面設計者的佐藤卓,剛好介於手繪與電繪交界的時代,現在他所設計的商品大多數為生活中的物件,例如「樂天 薄荷口香糖系列」、「樂天 木糖醇口香糖」、「大正製藥 Zena」、「明治好喝牛乳」……等等,《鯨魚在噴水》此書就是佐藤卓將那些設計的過程,用簡潔的散文形式記錄下來,以為會是討論理論的文集,卻在閱讀中發現設計的幽默、驚愕,和反思。短短的文字中,就像是在看一顆石頭漸漸磨出一點光澤的過程,尤其是佐藤卓對於產品長期的設計規劃,從使用元素到這個代表性元素未來的變形可能,一個使用圖形說故事的設計者。

佐藤卓也相當頑皮,在商品中埋下謎底,他知道製造顧客和商品之間的祕密會使人變得善於分享。例如用一群身著提洛(TIROL)地方民族的人,個別以嘴型說品牌拼音。就像神戶的著名可樂餅店,包裝紙上的五隻招財貓也是在說著:神戶可樂餅一樣。他在商品中製造秘密,創造和使用者之間的再發現。

一個人就能獨享的威士忌作為主角的話,該如何設計它的瓶身,它連結了日本在飲食上對於「小堆」的食物等於美味的直覺,然後再將瓶身的形狀作為一種聯結。刺激到我的是佐藤卓的發想過程,你看著一條乾淨的邏輯線像骨牌,倒出出乎意料之外的畫面,即使最後失敗了,也可以看出他清楚的設計思路。

設計師向來都只展現自己設計作品完美的一面。可是,設計和人、環境是共存的,存在於無時無刻的變化當中。我希望透過拍攝「後來」的樣貌,問問他人和自己什麼是設計。彷彿我們參與量產商品的設計,所負責的工作是成為垃圾的一部分。

……或許稍微停下腳步思考「更為豐富寬裕」的真義,有其必要。

他也記錄下每個他設計過的產品變成垃圾的樣貌,他說雖然他的設計工作有一部分就是為了刺激消費,但也不得不正視那些被使用過後的紙屑,那些他設計過的心血,現在一文不值的躺在街上,或瑟縮在垃圾桶中,如何與自然對話,是他所在乎的一環。他所想的不是超越別人的設計,而是讓商品變成顧客的一種特殊、無可取代的記憶。讓意義超越「耗損」,後來這些消費變成什麼?我們共同承擔的設計並不只存在購買的當下,而是延伸到它還在地球的每一刻。

 一升瓶雖然沉重,但一手握住瓶頸,另一手撐起酒瓶下方重量倒酒的姿勢,可說是日本酒文化的一部分。

……日本酒改裝入小寶特瓶中,相互為對方倒酒時的互動隨之消失。雖然,攜帶容易,然而洗淨一升瓶的工作消失了。回收酒瓶的工作消失了。黏貼酒標的工作消失了。工作明顯減少,大家分工合作的均衡狀態瓦解了。

他提到關於「便利」的損失,除了實質上分工的工作消失了,另外那份人情也變成流於形式,當承接「便利」的好處時,必定有些美好就從中消逝。就像安藤忠雄建造出一棟會遭受風吹雨打的影響的建築時,所思考的正是「妥協」的必要性與否?究竟人要選擇「妥協」於方便的生活型態?還是「妥協」於自然的力量之中?好壞在於個人的選擇,但設計者則是固執地呈現出他們的生命價值,和一種回應生活的方式。一間不便的房子,是回歸於自然層面;而一瓶不便的酒瓶,則回歸到歷史層面。

在《鯨魚在噴水》當中,看見的是設計師的謙卑,一種繞遠路的哲學,當在設計開始的時候,或許不單純是觀看的直覺,而是一連串購買、使用的心理印象。不只是講述設計理論,透過佐藤卓的眼,翻轉生活。就如同拼組魔術方塊,從不同面和問題色塊找到翻轉的核心,重要的不只是讓每面的顏色相同,而是手和腦的上萬種組合遊戲。究竟身為消費者的我們看見設計,還是被設計給看穿。

仔細觀察人和物品之間的關係,才會看到一些真正需要保留的事物,這些是非常、非常細微之處,如果不專心注意的話,就會立刻消逝。這些都是和他人商量也無法傳達的事物。

就如同這本書的名稱,我以為佐藤卓不是在設計商品,而是和設計者溝通、對話。那些隱於細節中的陷落的凹槽,沒有用心觸摸,就沒辦法享受恍然大悟的快感。這本書中的短捷提案,肯定對於生活有莫大的幫助。

(佐藤卓的設計事務所官網

作者:陳瀅羽

(編按:此篇為新頭殼網站跟高雄獨立書店「三餘書店」合作所推出的書評

佐藤卓說明設計者所使用的元素。   圖:三餘書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