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位住在仙台的朋友和我聯絡,在經營二手書店的他剛好被《天然生活》這本雜誌採訪,問我在台灣是否買得到這本刊物。入手後一看這期主題為「閱讀與料理」,訪問了一些作家、畫家、音樂人…還有幾間書店,推薦了好幾本與「食物」相關的書籍,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幸田文的《台所のおと》(收錄於台灣翻譯的《廚房記》裡),身為日本大家幸田露伴的女兒,年幼喪母的她,幾乎是在父親嚴格的指導之下,完成廚房的大小事物。直接翻譯「台所のおと」是指「廚房的聲音」,想像在廚房外等待食物的人,聽見廚房內傳來切、拍、燉、煮、炒、炸…等各種聲音,就能夠鮮明的想像烹煮之人持刀、拿鏟或者轉身的忙碌身影。

因為這本刊物,回憶起嵐山光三郎《作家的料理店》(以下簡稱《作》)。嵐山光三郎現在已經70好幾,但畢生熱愛旅行的他,聽說一年有8個月都在外探險。嵐山光三郎在23歲的時候進入平凡社出版社,並且任職《太陽》月刊的編輯,或許也是因此認得了許多文人雅士的趣事軼聞,本來就喜愛看散文的我,對於這些鼎鼎大名的文人私下的模樣,特別感興趣,尤其說到吃,日本人還是頗為講究的,然而各有各講究的風味。書裡寫到眾多的作家中,池波正太郎和向田邦子則是給我最深的饕客印象。

池波正太郎本來就像是一本美食指南,近年來被翻譯成中文的兩本書:《昔日之味》和《散步時總想吃點什麼:東京、京都、大阪的經典老舖》,書寫的皆是與吃相關的人情世故。作者寫在前話,請讀者勿以此按圖索驥的找尋美食,這單純是他講述一些與過去生活及回憶相關的食物與店舖而已。

《作》書中提到位於銀座的「資生堂Parlour」,本來是一間西藥房,之後轉型成現在大家熟悉的樣貌─化妝品製造商,另一頭也引進了汽水機,並開始銷售蘇打水和冰淇淋,視為西餐廳的前身。這間「資生堂Parlour」來頭可不小,除了是池波正太郎常光顧的餐廳之外,也是森鷗外的小說《流行》、谷崎潤一郎的小說《金與銀》、太宰治的小說《微笑與正義》、川端康成的小說《東京人》等書中登場的高級沙龍。

池波對於西餐的第一印象,居然是裝在銀盤裡的番茄雞肉炒飯,當時日幣70元的價格,對於一個月收入日幣5元的池波正太郎而言,的確是相當豪華的料理。在餐廳裡有一位和池波年歲差不多的侍者山田,相當熱心的推薦店內的特色料理,像是奶油焗通心麵、熱炸可樂餅…,隨著這些香暖的食物,山田和池波的友情就這樣展開,甚至在3年後的聖誕節,不約而同為對方準備了禮物,山田收到一本《長腿叔叔》,池波則得到「除皰美顏水」,兩人相視而笑。之後太平洋戰爭爆發,本是不可能再會的兩人卻意外在戰爭中再見了,僅此而後音訊全無。

「無論是在甜湯屋、船屋的什錦炊飯食堂、或是拉麵店,他都會仔細觀察店家老闆,也會盯著客人的臉看。對店家來說,是位有點麻煩的客人。」

池波正太郎喜於觀察飲食中的男男女女,除了美味與否,「料理人的手藝、態度或經驗也不容忽視,料理店的地點與背景也是重要的評判點」,即使再怎麼高級的料理,如果沒有世間人情的故事,便無法勾起他的興趣。記錄下百間以上料理店,走踏過的這些暖簾,都一一成為他小說中的場景氣氛。

戰後,池波正太郎依舊常常流連於「資生堂Parlour」,那依然熟悉的口味正是重疊那段池波青少的歲月。還有那不可能再會的友人,將長存於這些溫熱之中。然而讀者則是依靠這些文字來重現每道料理中,溫暖心房的故事。

如果談到喜愛料理的作家,絕對不能缺席的就是向田邦子,對現在人來說應該會稱她為「美女吃貨」的一號人物。嵐山光三郎一開頭就提到《父親的道歉信》中一隻別人送的活龍蝦,不忍心龍蝦被存放於冰箱的向田邦子還因此而睡不著。嵐山光三郎細心的列舉出,向田邦子每篇小說當中各種食物的身影,它們彷彿是裡頭主角情感的象徵,那些氣味在閱讀時,都像是真實的絲線,輕撫著快樂或是悲傷。

日劇《小荳荳電視台》中,向田邦子一出場就是坐在中華料理店的窗邊,手持2B鉛筆,在綠豆色的格子當中流暢的寫下眾多廣播劇、連續劇和小說,嵐山光三郎形容她的字「帶有速度感,如柳葉般細緻飄逸」。本來就愛下廚的他,「一遇到喜愛的料理,便會瞬間冥想,將那味道停留在記憶中,然後在家中重現」。昭和53年,向田邦子和妹妹一起在東京都港区赤坂開了一間小餐廳「ままや」(媽媽屋),作者曾和NHK導播和田勉一起去光顧,店內賣的盡是親民的家庭料理,奶油蛤蠣、辣煮紅蘿蔔、家常豆腐、涼拌竹筴魚、生火腿蘆筍捲…,而向田邦子則在櫃台內幫忙招呼著。聽說現在赤坂那還是有一間媽媽屋,是由一位向田邦子的大粉絲所經營的。

我也是相當貪吃的人,對於能游刃於廚房或者總能找到美食的領路人佩服不已,嘴饞也算是七欲中頗大的罪過,但看過嵐山光三郎筆下這些文人和食物一起交錯的故事後,內心的罪惡感終於減輕不少,那飲食中的哲學應該也是身而為人重要的功課之一吧!我相當羨慕嵐山光三郎能和這些作家文人有著深厚的交情,能在輕鬆的場面中,看見最為生活化的面貌。就像是坂口安吾在最喜愛的什錦燒「染太郎」,曾發生過一則軼聞。有一次喝得爛醉的坂口將自己的手掌放在炙熱鐵板上,卻神奇地完全沒被燙傷,坂口還將此事寫於簽名板上贈與老闆娘。像這種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故,也表現出作家和店家間親暱的情感。

《作者的料理店》就如同昭和版的食尚玩家,相當文青版的美食指南,從吃這端探循作家私密的慾望吧!追隨嵐山光三郎,吃出每間店鮮為人知的文人事件簿。

延伸閱讀:

《昔日之味》,池波正太郎(自由之丘)

《散步時總想吃點什麼:東京、京都、大阪的經典老舖》,池波正太郎(麥田)

《父親的道歉信》,向田邦子(麥田)

作者:陳瀅羽

(編按:此篇為新頭殼網站跟高雄獨立書店「三餘書店」合作所推出的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