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大崩壞?《金融時報》25日分析報導指出,中國幾近「無利可圖」的局面,投資人必須另尋出路,一些資金經理人已經開始改變投資策略,到那些與中國沒什麼關係的新興市場去尋找機會。

《金融時報》表示,最近幾週,創紀錄的資金流入新興國家債券市場,主要原因是先進國家量化寬鬆政策的失敗,「美國、歐洲和日本央行都大量印鈔購買債券,而新興市場國家還沒有陷入無利可圖的困境,這些國家的利率還仍然保持正數。」

分析指出,中國的債務問題,雖然不是由於量化寬鬆政策,但卻是由於國有銀行直接向地方政府和公司借貸。此外,雖然中國經濟據稱增長速度為6.7%,但私營公司7月的投資增長卻放緩到2%,顯示私營企業後繼乏力。

分析引用數據證明,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前,中國借貸1美元,就能給經濟帶來1美元的GDP,而根據摩根士丹利最新統計,現在的比例是6:1,「如此一來,回報率低的證據是顯而易見的。」

文章最後表示,一些資金經理人已開始推進所謂「後中國世界」的投資策略,到那些與中國沒什麼關係的新興市場去尋找機會。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