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在想,如果政府是間大公司,繳稅的民眾都該是股東,但為何大家在意的是處心積慮要將子女送進這間大公司,而不是在意這間公司的運作效率?對於這間公司的人才訓練及發展,也很少聞問,反正送得進去就好,只要公司不會倒。或是,一邊罵政府,一邊想把子女往裡面送。」
—魚凱,《公門菜鳥飛:一個年輕公務員的革新理想》

《公門菜鳥飛》是由一位資歷6年的公務員,寫的官場現形記。現形,不為爆料揭弊或獵奇,而是希望這個國家更好。政治人物來來去去,可以透過選舉汰換,但行政體系的文官,才是政策執行的真正關鍵。大家都知道行政機器需要革新,卻又不知道怎麼做。作者魚凱:「這本書談的是革新,也許一些人在閱讀時會感受到被挑戰而不悅,但我是用最誠懇的態度來表達。真的很希望從現在起,我們能停止互相掣肘,能排除本位主義,用跨域合作、理性溝通的方式,去展現真正的愛台灣精神。」

書中分成17個主要主題,其中還有許多子題。可能因為公務員訓練,以及公餘當公民記者的採訪寫作經驗,文字平實,命題與敘述非常精準。這本書的編寫法,有點像是問答集,先設定問題,再來敘述論證,不管是什麼樣背景的讀者,都很容易閱讀理解。更重要的是,台灣很少有關於公務機關真實面向的相關出版品。

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過,日本的首相(內閣總理大臣),在位時間都不長,平均1到2年。不過二戰後至今,日本的政治與經濟卻沒有因為首相更換頻繁而起起伏伏。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官行政系統的穩定性與高素質,可以說帶領日本從戰敗國變成經濟強國的,不是檯面上這些政治人物,而是文官系統。

關於日本文官系統的著作還不少,像是:城山三郎的《官僚之夏》(官僚たちの夏)、山崎豐子的《華麗一族》(華麗なる一族)。背景都是1950年代戰後到1970年間,日本經濟從谷底爬升,高速成長的年代。只是前者主要從通產省文官的角度來看日本與世界的關係,後者主要從企業財閥(金融業)的觀點來看。兩者都曾經被拍成電視劇。另外像弘兼憲史的漫畫:《政治最前線》(加治隆介の議),也以行政與立法的文官系統為背景,在講日本國內外面臨什麼樣的問題,政治要做什麼樣的革新。主角選舉時提倡小額捐款,不依賴少數財團捐款,日後政策才不會偏頗,更正視政治獻金與養成好的專業代議士的關係。

就如作者所言:「民間有推動改變的動力,但是,掌握改變的資源,還是在政府手上。」確實如此,台灣從解嚴前後,就開始有很強的民間力量運作,包括政治社會運動方面的,還有中小企業。但終歸掌握最大資源分配,還是在政府手上。解嚴30多年,經過政黨輪替,也愈來愈多人知道,公共事務,不能只依賴選舉出來的首長與民代,你不參與不關心,公共利益就會被少數人壟斷。

隨著網路與科技條件發達,台灣人民對於公眾事務的瞭解掌握門檻變低了,但基層對於政府的效率信心與信任度,卻沒有跟著提高。許多人已經從各種角度脈絡,指出問題在哪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台灣公務員系統的改變。好的人才不想進公務機關,就算進去了,行政機器的設計,讓有心想做事的人也做不了事,熱情很快消磨殆盡。書中寫道:「這個制度,讓人不能做壞事,好人也不能做好事。」

從公部門內部來觀察描寫這些現象,更精準貼近問題。從考選制度、考上受訓過程,到實際分發服務所面對的工作績效考核、工作目標、採購制度、審計制度、升遷弊病、機要秘書等等問題,魚凱有實際案例,也有法規與相關研究探討的引用,清楚呈現台灣現在政府機關的狀況。

法國哲學家Michel Foucault:「我們若要了解西方所謂『批判』傳統的根源,就要探究下列問題:說真話的重要性、知道誰能說真話、以及知道我們為何該說真話。」很佩服作者魚凱敢說出現在公部門的真實現況,或許也是因為菜鳥還有熱情,理想之火尚未熄滅,還想說真話。而說出這些真話的目的,以及對於一般民眾的重要性,不是在於知道秘辛的八卦快感,或是得到謾罵的理由,而是知道問題後,要如何去面對與共同解決,而不是一邊罵政府,一邊又希望自己子女可以去政府機關工作,這樣國家會因此更好嗎?

魚凱曾去成都考察,驚覺中國的官員都很年輕,比如九寨溝風景區管理局的局長是1981年次,已經管理500個員工。對於政策非常有想法。原來中國規定,高階主管超過50歲就要轉顧問職,將舞台讓給年輕人,增加人力流動,注入活力與創意。反觀台灣,50歲,幸運的大概還可以當到科長,但大多數還在茫茫渺渺的工作目標與民代關說案件中浮沉。足見,公務員的年金改革、考選制度等等問題,不是挑動階級對立的問題,而是要讓好人才可以進到公部門,創造更多公共效益的問題。而各級政府的公民參與機制、資訊透明機制、採購與審計制度革新這些問題,都是迫切需要全民智慧來改變的。感謝魚凱說真話。

作者:謝一麟

(編按:此篇為新頭殼網站跟高雄獨立書店「三餘書店」合作所推出的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