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華航近60年來空服員罷工成功的歷史當口上,被媒體評為「顏值高」的罷工行動看似大獲全勝,剛接下董事長的何煖軒也順利達成任務,資方和勞方似乎都贏了「面子」,但在罷工邊緣聲援的劉惠宗和朱梅雪2位資深修護工,則在8月8日父親節得知各被記1支大過(追溯自8月1日生效),先前承諾過不會秋後算帳的何煖軒10日表示毫不知情,為這場成功的爭勞權行動留下了令人遺憾的敗筆。

華航的機師、空服員和地勤人員超過1萬人,在管理階層長年高壓管制、缺乏溝通的情況下,不論是員工集體出走組成職業工會發動罷工,或被視為與資方較靠近的企業工會要求資方改善員工福利時,不管由誰接下華航董座或總經理的擔子,勢必都難以抗拒集體反撲的聲浪,但事過境遷後,人數最少、相對弱勢的2名修護工卻被「開鍘」記過,不論原因為何,但也顯露出高層日後面對類似勞資爭議時,能否真正願意俯身聆聽、充分溝通的隱憂。

工會遭拔牌 修護工吃悶棍

在華航罷工事件中,媒體與外界均難以窺見的是,在華航修護工出走、成立工會的過程中,遭受官方與資方聯手打壓,以及籌組修護工會的核心幹部面對高層整肅的經過。

當空服員和機師在近3年內相繼出走,順利在外組成職業工會後,同樣在外設立修護工廠工會的資深員工,卻遭到資方與企業工會檢舉,以「缺乏獨立財務、會計和人事決定權」違反「工會法」精神為由,在今年5月遭勞動部「拔牌」,成為2010年工會法修法以來,第1個被撤照的工會,最後工會被迫請律師打行政訴訟。

在參與5月31日空服員遊行前,華航修護工廠工會於5月28日發布新聞稿指出:「修護工廠高層數年前已與『航合』人力派遣公司合作,引進低薪無經驗派遣工從事低階修護工作,甚至以『航合』名義引進時薪派遣工,擔任修護實作教師教導華航新進正職人員。」擔任工會理事的劉惠宗在5/31遊行當天接受媒體採訪,提及資方使用派遣工修飛機,恐有影響飛安之疑慮,但隔天(6月1日)他與朱梅雪即遭高層約談,表示將被開除。

確實在華航員工手冊5.4「媒體互動及公眾形象」第3項中規定,「員工之各項意見應循公司內部所提供多元的溝通管道表達,或透過員工申訴專用信箱提出,不得逕向外部爆料,亦不得利用社群網站對他人及公司任意批評、謾罵、散佈謠言及做不當串連之行為」,劉惠宗與朱梅雪後來雖未被開除,但事後仍因公布新聞稿並接受採訪損及公司形象,違反員工守則的內規,而吃了一記大過「悶棍」。

令人質疑的是,在華航空服員5月31日上街遊行以及6月24日發動罷工期間,接受媒體採訪的機師與空服員人數眾多,事後,為何只有劉惠宗和朱梅雪2位維修工因違反此員工手冊規定被記過,若以此標準審查,另外還有透過臉書(網路社群)發動罷工的空服員、機師、維修工等2千多名華航員工,是否都應面對資方人評會逐一檢視及審理呢?

微塵對戰巨人 勞權難捍衛

對於遭資方記大過之事,劉惠宗和朱梅雪2位修護工依法可向桃園市勞動局申請勞資爭議調解,並對勞動部提出「不當勞動行為裁決」申請,但通常走到這一步時,對勞資雙方未必有利,而在員工手冊中制定出「一言堂式」員工申訴方式的高層決策者,是否會因此損及華航形象而受罰,又該由誰審理?

「華航修護工廠工會被勞動部撤照,以及籌設工會的2位資深修護工被記大過的背後,是因有政府力量介入」,一位不願具名的勞動部官員感嘆,在此情況下,不論華航對人數較少又弱勢的修護工會與修護工作出何種決定,勞動部又該如何「依法」捍衛勞工權益呢?此次華航空服員罷工行動看似成功,日後能否持續團結一致,仍是個未知數,而台灣勞工對自身勞動權或社會運動的認知程度,仍是一片「荒蕪的沙漠」。

對於身為國家門面的交通「巨人」而言,2位年資加起來超過半世紀的修護工,不過是上萬名員工中的2粒微塵,卻願意賭上一輩子的退休金,站在資方的面前,為空服員、機師和其他修護工爭取勞動尊嚴,以及眾多旅客的飛安權益。

日前已大換血更替25名高階主管的華航,是否願意在「以客為尊」的前提下轉身,試著邁開「以勞為尊」的一小步,以強化溝通的方式化解記過算帳、訴諸勞資爭議的僵局?仍需各界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