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航空服員罷工成功,周遭各行各業的朋友幾乎都很羨慕。醫護人員抱怨,「都快過勞死了,我們也想罷工,但如果病人有個萬一……承擔不起!」另一家空姐透露,「我們的薪資福利都比華航差,但沒有工會當後盾,如何罷工?」就連某藝人都說,「出道已7年,也不過調漲通告費500元,就被好幾家製作單位封殺,真心酸!」

台灣社會普遍存在低薪問題,可怕的是,倘若只能透過罷工手段來解決,副作用肯定接踵而來,媒體就報導,包括華信航空、中華郵政和中華電信都正醞釀罷工。

罷工所帶來的社會成本十分龐大,但對員工而言,假設資方始終老大心態,不願積極溝通,罷工,似乎成了唯一的選擇。

到底勞方該如何取得罷工的正當性,非本文討論焦點。核心問題還是在於:台灣多數企業不思創新,只想藉由壓榨勞力換取獲利成長,才使得勞工薪水停滯不前,國民所得持續向下沉淪!

昨晚,我一時興起,把IMF所提供的全球人均GDP進行了統計,赫然發現,台灣人民越來越窮,國民所得增幅不僅在當年的「亞洲四小龍」敬陪末座,就連東協等新興國家也比不上,套句簡單的比喻,台灣經濟已從前段的「升學班」,節節退敗,再不力挽狂瀾,只怕無須幾年,就將正式被擠到後段的「放牛班」。

我的比較標準是,2008年下半年爆發金融海嘯,2009年多數國家平均每人GDP,也就是所謂的國民所得,幾乎陷入衰退,因此,從2010年起截至去年2015年,這5年之間,各國國民所得增加的幅度,若能領先群雄,表示經濟復原能力強,前景看好;反之,若增幅一路殿後,則令人擔憂。

很不幸的,2010年台灣的國民所得為19278美元,到了2015年,也不過增加至22355美元,增幅才16%,相較於同一時期,韓國國民所得從20265美元,卻扶搖直上到27908美元,增幅高達38%,整整是台灣的一倍。

對比同一時間,國民所得已來到38858美元的香港,增幅也有24%,更別說國民所得在亞洲名列前茅的新加坡,增幅也有18%,來到47565美元。更諷刺的是,台灣的增幅遠遠落後於我們過去瞧不起的東協各國,包括印尼和越南雙雙成長高達64%、柬埔寨54%、馬來西亞和泰國也將近4成。

所以,表面上看,台灣國民所得儘管名列全球第38,排名不俗,但實情是,人民的口袋並沒有變得更深,再把物價和房價高漲因素加上去,用「一年過的比一年還辛苦」來形容,並不誇張;偏偏上市櫃公司獲利持續成長,去年稅前淨利2.28兆元,比前年還微增0.67%,這也造成勞資雙方心結加深--明明企業有獲利,硬是叫苦連天,不願輕易替勞工加薪,和給予更好的工作環境。

該如何引導企業更具創新能力,讓台灣勞工不必再陷入「用生命換薪水」的漩渦,責任不僅在企業主身上,也考驗著新政府的執政能力。

作者:盧燕俐(財經媒體人、理財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