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31日上午舉辦「備受折磨的台灣豬!讓豬隻活體拍賣走入歷史吧!」記者會,當場播映豬隻在活體拍賣過程中,遭到電擊、刺印、驅打的嚎叫畫面,希望民眾改變「溫體豬肉比較好」的飲食習慣,並儘速建立「屠體評級交易」制度,讓豬隻「活體拍賣」現況走入歷史。

動物社會研究會表示,早在1974年,台灣嘉義朴子建立第1個活體豬隻拍賣市場,豬隻被宰殺前,要在拍賣場上「走秀」,讓肉商從中挑出「美」和「瘦」的豬隻,再進行估價、屠宰、肉品運送。全台每年約有700萬頭豬經過活體拍賣過程,牠們死前都會被載到外地活體市場拍賣,在運輸過程中,豬隻24小時無法進食,還會出現中暑、嘔吐、骨折、互咬等狀況。

動物社會研究會強調,有鑑於此,農委會應儘速建立「屠體評級交易」制度,讓豬隻經過屠宰、冷藏後再運送出去販售,終結豬隻在活體拍賣過程中飽受虐待和折磨的處境。

民進黨籍不分區立委蔡培慧強調,台灣應立即停止活體拍賣屠宰制度,因為在屠宰豬隻的運送過程中,無法完全做到滅菌的防疫管控,日後應建立合作社機制,在飼養豬隻、屠宰、運輸的過程中,以飼養場為基地,宰殺後冷藏,再提供給當地區域販售。

蔡培慧也提及,台灣有3成是白毛豬,7成是黑毛豬,只有標示產銷履歷是不夠的,還要建構產地標示制度,讓消費者一看就知道,自己買的肉品是從哪個產地而來,至於散裝的貢丸、肉丸,也要納入產地標示範圍。

農委會強調,看了豬隻被電擊棒電暈後屠宰的過程,感覺很傷心,可見人道屠宰訓練運輸過程的「螺絲鬆了」,日後要加強運輸過程的人道訓練,把螺絲上緊。但是台灣目前約有1萬個肉攤,約有85%的民眾習慣到傳統市場買溫體豬,主要也是買到一種「人情味」,現階段無法立即停止活體拍賣現況,至於何時可建立「屠體評級交易」,還需要時間做小規模、區域性的試辦推動計畫。

民進黨籍不分區立委蔡培慧31日呼籲,台灣應立即終結活體豬隻拍賣制度。   圖:周富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