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銀經營權之爭鬧得沸沸揚揚,台新金與財政部不惜訴諸司法,在宣判後,兩方又都各自認為自己贏了官司。在彰化經營權兩雄相爭的背後,一路買進彰銀的龍巖董事長李世聰,扮演關鍵的第三者。《財訊》雙週刊訪問到李世聰,一次說清楚他與龍巖投資彰銀的想法與策略。

李世聰在接受專訪時強調,「改選之後沒見過吳東亮…支持財政部立場不變」;就連去年底吳東亮為么兒吳昕豪舉辦盛大婚宴,李世聰也搖頭表示並未受邀。

李世聰把話說得這麼直白,就是要澄清自己絕對沒有轉向暗助台新金取得彰銀經營權!他說,「我支持財政部的立場一直都沒變過,和大部分的小股東一樣,但外界卻有不實消息,暗示我在明年彰銀董監改選中會支持台新金,這對我的名譽造成很大的傷害。」

報導指出,2014年台新金與財政部掀起委託書收購大戰時,外傳財政部對龍巖施壓,甚至威脅要派國稅局到龍巖查稅,迫使李世聰不得不支持財政部。對此,他接受專訪時澄清:「我從來沒有受到威脅。」李世聰強調,「我和吳東亮董事長是好朋友,一直希望他能好好與財政部談,我沒辦法支持他與政府對抗,給我再大好處也不幹,他一定要宣戰的話,我只好支持財政部。」這樣的態度到現在都沒有改變。

回顧自2005年台新金標下彰銀22.55%特別股後,台新金對彰銀可說是如鯁在喉,想吞吞不下,想吐也吐不掉;2008年政黨輪替後,台新金與財政部雙方對峙更是愈演愈烈,不僅傳出兩造在彰銀董事會上,為了台新金與彰銀是否合併的議題互出惡言,2014年彰銀董監改選財政部大勝,台新金喪失彰銀經營權,雙方更不惜對簿公堂。

不過,兩虎相爭的局面,李世聰卻從中看到機會。從2013年起,李世聰陸續以個人及龍巖的名義在市場上收購彰銀股票,如今對彰銀持股已達到9.9%,成為僅次於台新金、泛公股的第3大股東,可說是關鍵第三方;而且這9.9%的持股中,約有2/3是李世聰以個人及其名下「成昌投資」持有,換算市值,李世聰已斥資百億元,顯見其雄厚的財力。

面對明年彰銀又將改選,適逢政黨輪替,李世聰的態度低調,「我當然希望雙方和好,至於是公股還是台新金當董事長,對我或對龍巖來說都沒差。」李世聰直言,也正是因為台新金與財政部的爭議,讓彰銀公司治理很透明,「因此未來不管哪一方勝出,龍巖都有機會賺到溢價。」

因此,即使李世聰的持股比率已達可以進入彰銀董事會,「就看官方什麼態度,就算政府不歡迎我,我也沒差,惹毛別人對我來說沒有好處,如果一家企業的公司治理很健全透明,為什麼要花那麼多心思去搶經營權?是要搶到什麼更大的利益嗎?這是大是大非的問題。」

對於4月底宣判的台新金告財政部爭奪彰銀經營權的民事訴訟,外界解讀為台新金大勝,李世聰也持不同的看法,「從法官判台新金要出7/8的訴訟費用,財政部只要出1/8,如此看來,輸贏立判吧!」

報導指出,即使是政黨輪替,外界推估新閣揆林全應會為此案解套,李世聰也不這麼樂觀,「10年前二次金改的爭議,在於政府允許以小吃大,受到很大的輿論撻伐,我不認為新政府還會再鼓勵這麼做,更何況現在資訊更透明、社會也更民粹,政治風險會更大,況且彰銀1兆9千億元資產,市值1300億元,台新金資產才1兆5千億元,市值1000億元,誰比較有實力?」

話才說完,快人快語的李世聰驚覺這番話可能被外界過度解讀,他馬上接著強調:「說到底,誰來合併彰銀都有溢價,誰來接我都沒意見,如果真的拿到彰銀董事席位,可以派去的人選很多,大家不要再引起我和吳東亮董事長的誤會,我們不是政治人物,沒有要去搞垮誰。」

話鋒一轉,李世聰沒忘了幫吳東亮緩頰,「我個人是非常支持金融合併,台灣的金融業真的太多又太小,南京東路上的銀行比咖啡店還多,所以台灣金融要往極大化發展,新加坡只有3家銀行,每一家都比台灣銀行大。」

李世聰不只一次強調,「我買彰銀是為了傳宗接代!」老行庫經營穩健保守,長期以來因為資產未重估、價值被低估,近年來不僅獲利情況改善,也較少涉足投機性的業務,例如先前炒得沸沸揚揚的TRF案,彰銀就沒有承做這種風險性商品,讓他更願支持現在的彰銀團隊。

「純粹想說彰銀賺我那麼多,那我也賺它幾%的殖利率。其他銀行或金融企業可能股價更高,賺得更多,但我不一定看得懂,賺得多也可能賠得多,愈高的奢望也可能有愈大的失望,所以我沒有奢求報酬率要超過5%,而公司所有的投資策略也都是以穩定為主,每年有5%就很好了。」李世聰形容。

【本文由《財訊》雙週刊授權刊登,詳細完整內容請見財訊503期,5月19日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