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鑑於數起「恐龍法官」判決與社會期待落差引發民怨,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4日上午在立法院發起「全民司法改革運動開跑」記者會,宣布即日起至5月20日將舉辦網站投票,請民眾票選自身關注的司法問題。在記者會中,13位各界與會代表每人2票模擬投票,現場選出「法院判決與一般大眾的期待有落差」(8票)、「弱勢族群在司法中需要更多協助」(8票),是當前司法最需改革的司法問題。

司法改革基金會董事長林永頌表示,大約7成卡債案件沒有律師幫助,台灣有一群不認真的律師和法官,例如他曾為1位積欠卡債的單親媽媽出庭時,當場聽到法官詢問:「妳有2個小孩,為什麼不讓前夫扶養1個?」「妳為什麼只賺1萬8千元?」如此不專業的問題,讓弱勢族群在面對司法時,受到不公平的對待。

環境法律人協會秘書長林仁惠表示,有許多環境案件訴訟的法律判決,與一般社會大眾期待有落差,常見司法造成當事人的二度傷害,例如中科三期案件,司法單位讓開發單位一邊開發,一邊進行環評,而環境案件中有許多弱勢者是老農,面對法律訴訟時,他們不懂如何上網,更不懂法律知識,希望法院可以盡早設定環境專庭,讓弱勢族群獲得及時的協助。

天主教越南外勞配偶辦公室神父阮文雄強調,台灣的司法判決案與一般大眾的期待有落差,例如有許多印尼、菲律賓、越南的外籍人士遭人口販運者拐騙到台灣,從事性工作、漁工等作業,但是,台灣的人口販運者卻很少被判刑,他與法官接觸的經驗是,法官不敢承辦人口販運案件,而法官對於移工與外籍配偶也缺乏同理心,態度非常「硬」,普遍潛藏歧視的心態,希望司改會發起司法改革的運動,擴大外籍配偶和移工的參與權。

司改會指出,全民司法改革運動即日起至5月20日進行第一階段的司法問題「健康體檢」,第二階段將針對體檢出的司法問題進行「評估體能」,評估司法問題背後可能的結構成因,第三「訓練項目」階段,將針對結構性成因提出司法改革方案,尋求改革共識。司改會成員將於5月13日至25日同步舉辦「單車環島-快遞地方司改意見」,在19個地方法庭與簡易庭收集人民對司法的問題,並於5月25日將意見送達總統府。

卡債受害人自救會代表許東榮說,在卡債案件中,受害人的權益未被重視,司法判決與民眾的期待落差很大,亟需改革。   圖:周富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