茲卡病毒(Zika)首次在美洲蔓延,美國疾病管制局(CDC)呼籲懷孕婦女避免到加勒比海及中南美洲等地,以免新生兒罹患小頭畸形症,甚至哥倫比亞、厄瓜多、薩爾瓦多等國也呼籲,在醫學界弄清楚茲卡病毒的風險之前,育齡婦女應「延後懷孕」。而台灣日前也出現首個境外移入的茲卡病毒個案,疾病管制署因此提升中南美地區以及東南亞6國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茲卡病毒無疑是當今全球防疫重點。

《紐約時報》27日整理了一則《Short Answers to Hard Questions About Zika Virus》為題的報導,簡單介紹了茲卡病毒及防疫須知,以下為報導內容摘要。

透過以下11項問答與建議,讓你更了解茲卡病毒的大小事。

1. 什麼是茲卡病毒?

茲卡病毒為黃熱病的一種,目前被認定為是由蚊子傳播的蟲媒病毒,最早是在1947年於烏干達的茲卡森林中被發現,普遍在非洲和亞洲傳播,直到2015年5月,才被發現在西半球的巴西蔓延。由於在此之前,美洲地區未曾發生疫情,因此在普遍缺乏免疫力的情況下,人們更容易受到感染。

2. 茲卡病毒如何傳播?

經由埃及斑蚊傳染,這種蚊子通常在白天叮咬人,是最具有侵略性的黃熱病蚊,除了亞洲及非洲地區外,只在北美的佛羅里達州、墨西哥沿灣及夏威夷出沒,也被發現在天氣炎熱時的華盛頓州。目前已知亞洲虎紋和埃及斑蚊為傳染管道,而一份報告曾顯示可能經由血液傳染。另外,也曾在精液中發現病毒。

3. 茲卡病毒如何造成新生兒腦部受損?

目前科學家仍未釐清其中的機制。去年10月,一群醫生在巴西北部發現嬰兒小頭畸形症,以及腦部受損的情形激增,懷疑是茲卡病毒所造成。但醫生也認為可能是基於其他因素,像是同時感染其他病毒而促使症狀發生,不過,目前的間接證據顯示茲卡病毒與症狀有極大關聯。

巴西為何爆發嬰兒畸形症狀,目前仍未獲得解答。每年約3萬名嬰兒出生,而約有150例畸形症狀,巴西當局表示,目前正在調查近年的4000件案例。 

4. 哪些國家是孕婦應該避免前往?

位於加勒比海、中南美洲地區的20多個國家。泛美衛生組織(PAHO)認為,這種病毒將在美洲當地蔓延,除了加拿大和智利,美國疾管局最新公布名單包括:加勒比海地區(波多黎各、美屬維爾京群島、巴巴多斯、多明尼加共和國、瓜德羅普島、海地、馬提尼克、聖馬丁)、南美洲(玻利維亞、巴西、哥倫比亞、厄瓜多爾法屬圭亞那、圭亞那、巴拉圭、蘇里南、委內瑞拉)、中美洲(薩爾瓦多、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巴拿馬、墨西哥)、其他地區(維得角、美屬薩摩亞)。

5. 如何知道自己被感染?有相關檢測嗎?

茲卡病毒的感染症狀相對較輕微,其症狀包括發熱,皮疹,關節痛和眼睛發紅,因此,通常患者不需住院。

另外,目前針對茲卡感染沒有廣泛可用的檢測,但由於病毒和登革熱、黃熱病較相關,可以與這些病毒抗體檢測進行交叉反應。

6. 我是孕婦,且近期曾前往疫區,事後該做些什麼?

美國疾管局表示,前往疫區的孕婦應及早就醫,抽血檢驗並進行胎兒超音波掃描。另外,曾到疫區且回國2周之內的旅客若有相關症狀,如發熱,皮疹,關節痛和眼睛充血的症狀,應前往醫院驗血檢測是否感染。

不過,這項建議是有爭議的,因為即使女性沒有症狀也可能已被感染,有80%的人即使被感染也沒有身體不適情形;而即使孕婦沒有感到明顯不適,胎兒也可能已經受到傷害。

即使孕婦已驗血,也無法讓人完全放心,因為病毒檢測只在感染後第1周左右有效,且抗體測試也可能產生假陽性,假設婦女有得過登革熱、黃熱病甚至是接過黃熱病疫苗。

美國疾管局表示,孕婦曾前往疫區,無論有無症狀或出現陽性、陰性反應,最終應該接受超音波掃描,查看胎兒是否出現小頭畸形症或頭骨鈣化。而不幸的是,超音波通常難以在孕婦中期結束前檢測到小頭畸形症狀。

另外,婦女也應進行羊膜穿刺檢測。不過,羊膜穿刺檢測對於胎兒稍有風險,對於孕期不滿15周的孕婦較不適合。

7. 懷孕期間遭到病毒感染有什麼影響?

醫師表示,懷孕初期的前3個月是危險期,因為此時孕婦可能尚未意識到自己懷孕了,影響到胎兒健康。不過,目前專家仍無法得知病毒如何進入胎盤並損害胎兒大腦。

8. 新生兒應該被檢測有無感染嗎?

雖然小頭畸形症原因並非只有經由病毒感染,但美國聯邦衛生官員認為,若孕婦曾前往疫區或母體檢測結果為陽性或不確定,都應該對新生兒進行茲卡病毒檢測,因為病毒可能引起視覺、聽覺或其他缺陷,即使沒有引發小頭畸形症。

9. 目前有解藥或治療方法嗎?

沒有,美國疾管局尚未對感染者提出特定的抗病治療,而茲卡病毒的症狀較輕微,包括發熱,皮疹,關節痛和眼睛發紅,通常只需要適當休息、補充營養即可。

10. 是否有疫苗?我該如何保護自己?

目前沒有針對茲卡病毒的疫苗,目前美國當局正在起手打造疫苗,而通常一支疫苗需要數年時間,耗費數億美元。

由於無法完全避免蚊蟲叮咬,疾管局建議民眾避免前往疫區,或經諮詢醫生後前往該地。另外,遊客在這些國家留在有空調的房間或蚊帳內睡覺,並在任何時候都穿著長褲、長袖衣服及鞋帽以減少蚊蟲叮咬。

11. 病毒不是在亞洲與非洲蔓延10多年了嗎,為何小頭畸形症狀沒被及早發現?

造成小頭畸形症狀背後有許多原因,包括胎兒感染德國麻疹,巨細胞病毒或弓形蟲病(貓窩病)、胎兒遭酒精、汞或輻射中毒,或產婦嚴重營養不良及糖尿病,也可能是基於基因突變,包括唐氏症在內。

因此,直到最近以前,衛生官員很少注意到茲卡病毒,因為與同一個地區傳播的登革熱和基孔肯雅熱相較,相對來說,茲卡病毒較溫和。

2007年,茲卡病毒的東南亞菌株開始飛躍式傳播盪南太平洋島嶼上,因為缺乏免疫力,導致疫情快速爆發;2013年在法屬波利尼西亞,在27萬居民爆發期間,醫生確診42個可能會導致癱瘓的案例,顯示病毒可能會攻擊神經系統及大腦。

去年5月證實了巴西有茲卡病毒案例,並對小頭畸形症狀首次發出了警示。10月時,一群醫生在巴西伯南布哥州發現嬰兒小頭畸形症,以及腦部受損的情形激增,懷疑是茲卡病毒所造成。

直到2015年11月,巴西宣布進入衛生緊急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