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突然在選前9天釋出1月16日選後由多數黨組閣的議題,引發各界議論,不但身為當事人的馬總統迄今未表態;在民進黨方面,鑒於馬總統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一向「樂於批評」,因此對國民黨這項選舉策略操作有著頗深的疑慮。民進黨副秘書長劉建忻8日在臉書指出,此時討論選後由多數黨組成內閣,如果不能先行釐清馬總統與新內閣的職權,「光看總統閣揆每天為了九二共識存不存在吵來吵去,就值回票價。」

劉建忻表示,如果現在在總統、國會選舉中領先的,分屬不同政黨,則討論要不要讓多數黨組閣,還有點道理。畢竟總統和國會多數不同黨這個問題,會持續4年,而且2個都代表新民意。

劉建忻認為,依現在的態勢,從看守期來說,4個月是長了點;但如果要「建立一個史無前例、欠缺明確憲法規則、沒有實踐經驗、必須尚可運轉的雙頭馬車政府,4個月非常短,短到還沒有學會什麼,就結束了

劉建忻指出,馬英九對於自己在這4個月中的角色,一定很有見解,一定不甘寂寞。這過程保證精彩,光看總統閣揆每天為了九二共識存不存在吵來吵去,就值回票價。

劉建忻表示,台灣可不可以實行左右共治,要先回答幾個問題:
1. 所謂多數黨組閣,這個「閣」究竟是什麼?如果閣揆是總統的執行長,那為什麼多數黨要去當少數黨總統的執行長?
2. 如果閣揆有獨立的職權,那他和總統職權明確的界限在哪裡?是否可以白紙黑字寫下來,以免總統出爾反爾?
3. 如果職權劃分需要協商,那可以協商多久?協商不成該如何?
4. 如果總統閣揆出現政策方向或職權認知的衝突時,這僵局有什麼機制可以化解?
5. 這個沒拿到人民半張選票的閣揆,其龐大權力的民意基礎,究竟是來自於誰?是任命他的現任總統、推薦他的多數黨主席、還是新國會?
6. 如果這閣揆是由多數黨主席推薦的,那閣揆要不要聽從他的指揮?做不好是誰該負責?
7. 如果多數黨主席和總統當選人,並不是同一個人,那閣揆應該由誰來推薦呢?(還好這一題暫時不存在)
8. 如果明知道4個月後左右共治的混亂局面就會結束,那麼進行這一場大規模政治實驗的意義是什麼?
9. 4個月的看守期,和4個月的混亂期,到底哪一個對國家傷害比較大?
10. 如果國民黨在操作這個議題時,白癡到不忘提醒記者這對凝聚選票有莫大幫助,那誰還會真心相信這是一個憲政議題、不是選舉議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