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政府8日舉行「首都圈論壇-公共住宅政策」,除了邀請首都圈縣市首長外,也請來學者分享國內外公共住宅推動經驗分享。其中首爾住宅公社社長卞彰欽在分享韓國經驗時表示,公宅建設無法由地方政府獨力完成,必須由中央政府提供廉價土地,並成立基金財務機構支援;他指出,公共出租住宅是最耗費經濟的居住福祉手段,但卻是解決住宅問題最根本的方法。

「首都圈論壇-公共住宅政策」除了邀請各黨總統參選人與北北基桃市長參加以外,論壇中也由台北市副市長林欽榮、首爾SH住宅公社社長卞彰欽以及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黃麗玲,分享國內外公宅推動經驗。

卞彰欽在會中表示,韓國公宅政策從1988年房價暴漲時開始推動,歷經金泳三、金大中、盧武鉉等多位前總統的公宅政策,現任總統朴槿惠日前也通過150萬戶公宅建設,但目前能提供的公宅戶數僅佔5.5%。

卞彰欽說,目前韓國全國公宅有170萬戶,其中首爾就有20萬戶,由SH公社負責公宅出租管理、大型土地開發、公宅建設等,但是SH公社對於這樣的角色並不滿足,因此未來將會針對首爾市民提供全面性的整體服務。此外,首爾的公宅也依據不同特定對象的需求興建,例如提供老年人的醫療住宅、大學生宿舍、高架道路下的遊民住宅、單親家庭住宅,或者是青年藝術家住宅和女性安心住宅等類型。

卞彰欽指出,公宅建設地方政府無法獨力完成,必須由中央政府提供廉價土地,並成立基金財務機構支援。韓國建設公宅的資金由中央政府出資30%、國民住宅基金40%、租賃保證金20%,因此首爾市政府僅負擔10%。

卞彰欽表示,台北市政府積極擴大公部門的角色是很好的,但是推動公共住宅所需要的制度基盤之脆弱點,是應該克服的課題;為了大量供給公共住宅需要的財政投資外,也需要建構多元化的經費支援制度。同時,他認為政府也要考慮活動容積率、建蔽率等都市計畫獎勵的公共出租住宅供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