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花學運領袖之一陳為廷接受BBC中文網專訪,談論香港「佔中行動」一週年的看法,該專訪1日刊出。他表示,與台灣太陽花學運相比,香港得面臨的對手更難纏。他並指出,「香港的題目比我們的難太多。」

陳為廷在接受專訪時表示,過去的一年,台灣的社會氛圍也已經改變許多。太陽花運動讓台灣政治「去污名化」,讓年輕人發現「政治是我們要關心的事」。

他認為,太陽花運動的主要目的雖然是反對國民黨強推的服貿協議,但同時也讓在野黨的問題曝露出來。因此,越來越多年輕人投身政治活動,更參與下一階段的組黨運動,在此之下,便催生了時代力量、社民黨等第三勢力,以延續運動能量,並達成監督傳統2大黨的目標。

而至於香港佔中行動的延續性,陳為廷表示,台灣比起香港,有一個獨立自主的政府,可以由選舉來體現民意,並藉此改變政治版圖,但香港的運動則不見得在這個階段要投入組黨運動,因為無法確保能夠得到「顛覆性的成果」。所以他認為現在香港「卡在一個動彈不得的局面裏面,不知道下一步要怎麼做。」

至於有媒體或評論認為太陽花運動啟發了香港佔中行動,以及將日本年輕人反對新安保法的行動並被稱為「日本版太陽花」,陳為廷則認為,不應以此忽略不同社會脈絡的說法來類比,他指出,這些運動之間更像是「互相參考、互相鼓舞」。

陳為廷指出,台灣與香港的情況是完全不一樣的運動態勢。他表示,台灣自解嚴以來,「一直有衝撞佔領的傳統,台灣社會可能也比較習慣這樣的抗爭形式。」

他並進一步提出雙方3個最顯著的差異點。

第1是「對手」。陳為廷認為,台灣相較於香港有獨立自主的政府,施壓的對象也很明確地就是國民黨政府,但香港的對手「太深入香港社會」。

第2在於「空間」。台灣學生透過佔領立法院的形式,形成一個集體的、封閉的空間,在某種程度上形成「外面的人保護裡面的學生」的感覺。但香港的運動則分散於各佔領區,「相較於佔中,太陽花運動的決策中心是比較集中且確立的。」

最後一點則是「與中國的連結」。陳為廷指出,因為香港與中國之間有更頻繁的接觸、更緊密的連結,因此,在面對中國人的態度上,比台灣有更大的左右派矛盾。

該專訪也談及國際媒體對於2個運動間的關注程度,陳為廷指出,在台灣,就算退回了服貿協議,對中共的整體統治不會有什麼改變,但國際社會之所以高度報導佔中運動就是因為他們關注香港「有沒有可能撼動中共的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