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三十年來,台中市是全台最熱衷於都市重劃的都會,多任市長都以市地重劃、創造建設公司與許多「田僑仔」的財富為最主要的施政目標,於是台中市的都市風貌一變再變,最為人談論的七期重劃區裡的天價房屋、遮蔽的天際線,既是某些台中人的驕傲,也是有些台中人深沉的悲哀。

在此同時,原本台中火車站以及鄰近的街廓是老台中人的共同記憶,如今卻淪為破敗、髒亂的城市之瘤,在前任市長胡志強眼中,唯有開發、再開發才是進步的所在。於是,在他的規劃下,走出台中火車站,諾大的新建鐵路高架映入眼簾。高架完工後,舊鐵道將拆除,並開闢新路進行前後站所謂的「都市縫合」。伴隨台中百年發展史的鐵路宿舍、鐵路倉庫、火車路軌,原本都可能因新建鐵路工程的施作而邁入歷史。

然而,在許許多多返鄉青年的奔走下,這一片老街廓如今出現了新的可能,他們從外地返鄉、他們進行草根社區營造、他們提出具體的創新保舊的規劃,要讓蒙塵的老地標重現歷史的光芒,他們的努力,透過去年底市長選舉的結果,終於贏得新市長林佳龍的關注。

今年7月13日,台中市政府提出「綠空鐵道軸線計畫」專案報告,市府將保留1.6公里的舊鐵道,規劃成串連舊城歷史記憶的綠廊道,「綠空鐵道軸線計畫」更成為中區再生的主軸策略之一。林佳龍說:「為了再現台中市舊城區榮景,落實市區文化資產保存,市府會加速執行各項工作,一定要在4年內展現成果!」

林佳龍宣示,他要透過「綠空」打造「台中文化城中城」,但誰也沒想到,所謂的「綠空計畫」,其實是由民間團體「台中文史復興組合」提出的構想,更沒人想得到,台中文史復興組合的參與者,竟然是一群90後的返鄉青年——格魯克〈化名〉、蔡承允便是其中的要角。

文資存續爭議孕育綠空願景

「一開始只是對鐵道周邊做觀察和記錄,並不想要出來做什麼!」最初,格魯克只是成立Facebook粉絲專頁,在網路上分享舊城遺產的歷史介紹,吸引了一些在地人的關注。去年7月,僅存的台鐵宿舍群傳拆,格魯克動員市民連署「搶救台中鐵道遺產」行動提報文資阻擋拆除。

2個月後,他向文化局提出「台中鐵路發展文化軸線」構想,還舉辦多場鐵道小旅行和工作坊,帶領居民進行鐵道巡禮認識家鄉。格魯克和蔡承允一起深化提案,將原先的構想加入「綠廊道」的概念,逐漸成熟成為今日的「綠空鐵道軸線計畫」。

不忍家鄉記憶凋零 格魯克興返鄉念頭

「這些東西就要這樣不見了嗎?」一個簡單的念頭,成為格魯克放下出國計畫回到家鄉的關鍵。

當時格魯克正就讀台北的研究所,本來畢業後的打算是到國外深造就業,從沒想過會回到家鄉,「我家就是住在後車站,所以對這些東西很熟悉,離開台中去外地時期,剛好是高架進行最快、改變最大的期間。」

格魯克說:「我以前也覺得鐵橋就是鐵橋,火車從它上面走過又怎麼樣?」但當這些事物開始消失的時候,他才開始意識到它的重要性。格魯克不禁思索:「台中還有什麼讓我值得留戀的地方?」他認為,這些見證台中發展的歷史建物應該留下成為台中市的亮點,而不該淪為廢墟。為了拯救這些舊城的歷史遺產,格魯克回到台中,成立台中文史復興組合,全心投入「綠空」計畫。

然而舊城鐵道周邊歷史建物早已荒蕪多時,要留要拆其實頗具爭議,一頭栽進文資爭議的格魯克,擔心自己的行動惹上麻煩牽連家人,乾脆化名為「格魯克」行走江湖。

何處是我家?蔡承允踏上返鄉之路

出身豐原、在新竹求學、和台中舊城區其實沒有什麼連結的蔡承允,在大學的一次課堂中認識了苗栗返鄉青年邱星崴,他在苗栗南庄成立了老寮旅舍,揭示了青年返鄉的另類可能。從此,蔡承允就萌生了「是不是可以回台中做什麼」的念頭。

蔡承允覺得自己是個沒有故鄉的人,選擇投入綠空計畫,與其說是回到自己的故鄉,不如說,正因為他回到台中,他才開始成為成為台中人,「這個地方好像是熟悉的,可是又講不出來哪裡熟悉,所以就想做點什麼,讓它是可以被講出來的。」

林佳龍帶來舊城再生新契機

起初,綠空的推動並不順利,文資保存更面臨許多里長反對,如今格魯克仍能記得當初那股無奈的感覺:「說希望留下記憶或城市的什麼東西,真的好難說服人!」正當他想放棄之際,卻因新市長的上任出現契機。

去年縣市長選舉後,林佳龍在政策白皮書中推出「舊市區再生」的主張,他要以舊市區為主體再造「文化新城」,還大方捐出選舉補助款16萬元,協助綠川里推動中區再造案,更成立都市再生及發展委員會,任中區再生基地總監蘇睿弼擔任委員,並延攬25歲的「好伴駐創工作室」創辦人邱嘉緣擔任市政顧問。在人力與財力等資源挹注下,舊城區的復興似乎燃起一線希望。

為了讓市府採納綠空提案,格魯克和蔡承允先在企劃工作上下苦工。他們花了半年的時間,規劃更具體的綠空政策與藍圖,格魯克回憶這段過程:「林佳龍喜歡舊城區,他喜歡中區再生這個議題,所以必須把綠空鐵道放進中區再生,把它提升成不同的層次,透過這項計畫解決多層次的都市再生問題!」

他們曾請綠川里里長提案,也曾拜託市政顧問邱嘉緣、都發會委員蘇睿弼等舊城伙伴協助轉遞資料,格魯克笑說:「要多管齊下,把握任何機會!」

目前,市府雖採納「綠空」構想,讓部分舊鐵道免於拆除厄運,但周邊的歷史建物能有多少能被保存下來,仍是未知數。

「舊城夥伴團體」點亮台中舊城

綠空計畫納入市政府的議程,林佳龍的支持當然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但不能忽略這2年來逐漸匯聚更多夥伴的「舊城夥伴團體」,才是綠空計畫得以持續推進的能量來源。

近2年來,有越來越多年輕人來到台中舊城區,他們嘗試著用自己的方法守護這裡的記憶。有些人倡議興建污水下水道,讓污穢的綠川再現風華;有些人舉辦工作坊,呼朋引伴討論行動方案,為舊城區注入更多活力;有些人發起綠川市集,帶領民眾認識這裡的故事和風情;這群年輕人還會不時聚在一起,辦讀書會討論舊城議題……其中,包括「好伴駐創工作室」發起人邱嘉緣、張珮綺,和年僅34歲的綠川里里長薛雅文,都是曾經出外求學、工作,如今又重返這座城市的青年。

家鄉的反覆召喚

這群返鄉青年對台中近年來不斷辦理土地重劃、改變市區風貌、炒作房地產的發展軌道的作為十分不滿,他們對台中逐漸喪失的文化和歷史有著急迫的焦慮,他們看到的台中是一個不尊重文化歷史的城市。邱嘉緣說,「台中市政建設一直習慣一種新的東西進來、就抹除舊的方式,這種性格就會缺乏一種對於過去的文化歷史的尊重,中區的沒落其實非常明顯。」這個城市好像充滿了活力,但我們卻不知道這個城市從何而來。

蔡承允也說,「過去的幾任市長就是不停地去劃區,所以這個地方過去到底是什麼不再有意義,所以台中一天到晚都有人在搞一些無中生有的東西,譬如說他們會弄一條草悟道,可是那邊坦白講就是無中生有的東西啊,那個區域的機能,也是後來才去創造出來的。」他認為,「我們要如何生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綠空和舊城再生的行動就是這樣子的生活實驗。

張珮綺認為舊城再造的能量,來自於人們對城市發展的反省,「我們需要回到這個土地原生的文化跟它的起源,去發展或者去保存。」

格魯克指出,「我們是不是有辦法讓市民來決定這個城市應該是什麼樣子?而不是上面的人說該是什麼樣子,它就是什麼樣子?」

或許正是因為他們年輕,當他們開始認識自己的故鄉的時候,故鄉卻快速的流失她的歷史和文化,他們想做的,就是與不斷開發的思惟拔河,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挽回和拯救可能被摧毀的台中老城的歷史與記憶。

他們的理想距離成功尚遠,但是他們正凝聚力量嘗試讓所有的居民反思,台中市是不是寧要高樓、不要歷史。

台中文史復興組合舉行記者會,要求市府重視廊道周圍文化資產,呼籲透過審議式民主程序制定「鐵道文化園區自治條例」。中間著藍色上衣為發起人蔡承允。圖:台中文史復興組合提供   

綠空計畫將保留臺中車站1.6公里舊鐵道,規劃為綠廊串連舊城潛力點。圖:台中文史復興組合提供   

台中文史復興組合舉辦鐵道軸線願景工作坊,帶領學員了解鐵道軸線計畫緣起與背景。圖:台中文史復興組合提供   

「好伴」坐落在民族路上,創辦人邱嘉緣(右),張珮綺(左)是青年社會企業家的指標性人物。圖:楊淳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