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小布希政府時代的財政部長鮑爾森(Henry Paulson)近日發表新書《與中國打交道:内幕人揭秘新經濟超級大國(暫譯)》(Dealing with China: An Insider Unmasks the New Economic Superpower),引發熱議。臉書創辦人祖克伯立即將該書列為他的年度書單,表示他自己一直在學習中國文化、語言及歷史,迫不及待要了解鮑爾森對中國的看法。

在2006–2009年間擔任財長一職,並且曾任華爾街巨頭高盛執行長的鮑爾森,是個以挺中著名的中國通。英國《金融時報》書評表示,「任何與中國打交道、並且能調動一、兩艘航空母艦的人,絕不應錯過這本書。」

《金融時報》書評表示,在10多年的時間,前美國財長鮑爾森一直與中國領導高層保持著重要接觸,就這種接觸的層次而言,西方人當中或許除了亨利•季辛吉(Henry Kissinger)以外,無人能敵。基於這一理由,《與中國打交道》是本重要的書。不過,本書的主要優點也是一個缺點:除非你碰巧是一個大國的治國者,否則他從自己與中國打交道的獨特經歷中總結出的經驗教訓,可能不會對你有用。

這本書厚達448頁,書中有著無數的題外細節,這些細節揭示了中國領導人的人性面。我們從書中得知,文革期間,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曾被下放至黑龍江某農場,待了4年。在那裡,每年10月一直到次年5月都是嚴寒的冬季。然而,他之前收藏了厚厚一堆(堆起來有5英尺高)古典樂唱片,那些唱片支撐了他的意志。鮑爾森寫道,周小川曾告訴他:「文革的時候,他們努力阻止人們聽古典樂,但在鄉下,沒人管!」

關於美國該如何面對這些多方面的挑戰,他開出的處方很簡單:保持清醒的頭腦,與中國展開富有建設性的合作。他說,中國或許確實是個勁敵,但美國不應逃避競爭。有人認為「中國模式」代表的那種資本主義形式,要優於現有的美國主導的體系,這是一種誤解,它不斷干擾著一些人對美中關係的看法。他認為,美國應支持中國取得成功,因為這符合美國自己的利益。美國和中國是全世界最重要的2個大國,沒有這2個國家的通力合作,當今時代的每一個全球性挑戰,從環境和經濟問題、到食品安全和核擴散問題,幾乎都不可能得到解決。

但他對華盛頓處理美中關係的方式大多持批評態度。關於如何與中國實現締造成果的合作,他提出了美國決策者應該遵循的8條原則。其中一些是美國長期以來一直遵循的對華政策,比如支持中國內部旨在提高透明度和堅持國際標準的舉措。另一些則較為獨特。他對民主國家往往向北京方面傳遞的一系列相互矛盾的訊息表示譴責,敦促美國在與中國官方對話時「發出一致的聲音」(Speak with One Voice)。他還建議,美國應努力「為中國找到更好的座位」(Find China a Better Seat at the Table),意思是美國應主動支持中國在世貿組織(WTO)等國際組織中發揮領導作用。

書評認為,鮑爾森的建議都傾向於支持中國獲得它想要的東西,俾以和它建立更融洽的關係。這種斡旋者的思路或許會在北京贏得朋友,但在日本等美國的亞洲盟友中,將不那麽受歡迎,後者對它們的巨大鄰國的領土主張和戰略野心抱有深深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