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太陽花運動開始,我因為關心運動與服貿議題就日日在臉書發文,或許見按讚如雨點直落,領了臉友恩賞的虛榮感令我更積極勤寫,一時間我似乎成了一個臉書評論家,對國內外重大事件都要插嘴一番,或臧否人物,或將採訪見聞夾議夾敘為內幕。我在臉書為服貿草案涉及出版事打筆戰;我揭發一樁女詩人抄襲,擴大成連環爆的筆戰;我寫過九把刀、阿基師、龍應台、陳為廷等。我並不後悔我寫過這些文章,不過我也承擔了書寫的代價。

現在我幾乎停筆了,因為臉書讓我很困惑。我曾經也很享受做一個臉書的小確幸,時不時放一張自我感覺良好的個人照,寫一些讓人垂涎的生活亮點。並且因為記者出身,又是寫手,彷彿天下事我都知道,提起筆甚麼事都頭頭是道。按讚與迴響熱烈確實讓我忘了自己是誰。

國內一家大報衝即時新聞點閱率,主編曾來函詢問我可否將個人臉書掛在該報網站,我雖未同意,但遇主編或我主動覺得有可讀性的貼文,不時會以即時新聞刊出。我因為寫得勤快,筆鋒辛辣尖銳,重口味的風格引起其他媒體留意。接著,我終於吃到苦頭了。

不是所有的媒體都那麼文明與尊重作者,舉例說,在龍應台辭職時,我寫一篇一千兩百多字的貼文談她的行事風格與爭議性。結果自由時報記者摘了三句夾在新聞稿,把我包裝得像接受過採訪,卻講出毫無重點的話,這種完全去脈絡化的擷取,猶如摘活體器官。我看到報導後向總編輯抗議,這位總編居然說他也沒辦法約束。

還有更離譜的事,去年首波餿水油事件發生時,我曾寫了一篇標題為「我吃了半桶餿水油」的貼文,後來由於向當事人求證,同樣是黑心油,廠牌差一字,我就刪文。不久,我根據曾在維力工作多年的友人透露二十餘年前「維力清香油原料是進口工業油」寫了小短文,那是在頂新黑心油爆發的一兩個月前。結果壹週刊記者發即時新聞:「日前自爆吃了半桶餿水油的作家楊索又爆料維力清香油用料是工業油。」我當時不知維力清香油的品牌已賣給頂新集團,誤寫為維力公司,讓我被網友罵翻。這裡要提出的是,我是寫個人臉書,不是用記者身分查證報導,存在出錯可能性,然而壹週刊的記者既未訪問我,也不查證就刊了。小貼文成了重量級媒體的熱門話題,我險些翻船。

往後又有我寫旺中集團蔡衍明贈送高階主管金錶後索回,之後又再強贈的故事。自由時報依然又寫「作家楊索爆料...」。我好端端坐在家裡寫臉書,可是卻儼然成了報上的八婆,並且無處可抗議。因為新聞界習以為常抄臉書當新聞,全文照登算尊重,胡亂裁切屬正常,記者從臉書抓新聞,順帶還醜化臉書作者。

感謝賞我封號的記者們。當我旁觀他們筆下轉述的那個爆料作家的見聞,我見到一張自大又無知的嘴臉,我幾乎想揪著「作家」罵:「看你幹的好事啊!你可真敢寫啊!」紙媒記者如何自我要求是他們的事,於我,我學習到,在那麼短暫的時間憑藉那麼稀薄的訊息就要導出結論,這是何等大膽莽撞,博一時快意卻為識者譏。我想學習做一個嚴肅的人,一字一句都須真實無誤,通徹事件本末方可評斷。如果事件的論述條件不完全,不輕易下定論。我既不想被便宜行事消費,並且在這喧囂多事的島嶼想明辨是非何其艱難,我也就漸漸靜觀不語,甘於做一個「無臉之徒」了。

作者:楊索(作家、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