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俄羅斯兼併克里米亞導致其與西方國家嚴重對峙後,烏克蘭總統波洛申科(Petro Poroshenko)、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乃至前蘇聯最後1位總統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都先後提起「新冷戰」或「冷戰思維」。《莫斯科時報》(Moscow Times)昨(31)日也刊登專欄作家博夫特(GeorgyBovt)的評論,指出如今世界已經進入「第二次冷戰」(Cold War II),未來15年至關重要。最後的結局不是俄羅斯全面投降,就是免不了一場大戰。

博夫特在文章的起首就說,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新冷戰看起來已經無可避免。在俄羅斯兼併克里米亞,以及烏克蘭東部內戰開始後,俄羅斯與歐美的關係已經不復以往局面。

博夫特認為,歐盟決定設立1個能源聯盟,是朝向「制度性衝突」的1個步驟。歐盟國家將聯合起來對抗俄羅斯石油公司,使該公司無可避免地因失去各個擊破的籌碼而蒙受損失。西方國家將會尋找亞塞拜然、土庫曼斯坦以及伊朗等國作為替代來源。俄羅斯想使用優寶公司(Opal)在德國的油管,也會遭到重重限制。

西方國家會增加使用液態天然氣,在2到3年內減少、甚至一舉終結對俄羅斯天然氣的倚賴。

歐洲聯盟正加強對俄的資訊戰與宣傳戰,目前已增設反制《今日俄羅斯》(Russia Today)的資訊戰據點。

兩大陣營現在要競爭的已經不是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的對抗。俄羅斯已經拋棄了蘇維埃建立共產均等的理念。莫斯科現在的國際盟友不是世界共產黨運動,而是個別的國家和政黨,例如法國極右翼政黨「民族陣線」(FrontNational)。這樣的聯盟不像華沙公約組織(the Warsaw Pact)那樣有系統,主要靠的是反全球化、反美,乃至反歐洲統合的情緒。

博夫特指出,今天的俄羅斯與當年的蘇聯不同。當時的蘇聯經濟自給自足,對外國市場的倚賴甚小,並且擁有建立自己的工業與技術的能力。在第二次冷戰序幕的今天,俄羅斯的成就卻相反,不僅工業基礎毀壞,以往超越各國的科學和技術人力也已流失。

儘管如此,俄羅斯仍不容小覷。博夫特指出,在1960年代蘇聯可以靠自己的力量與美國進行太空競賽;如今的俄羅斯仍保有一些重要的條件,包含軍產複合體,是西方國家仍有待加強之處。

博夫特指出,第二次冷戰會為期多久,最後終結為何,端視俄羅斯要如何,以及是否會回應這些挑戰。

如果俄羅斯不解決自己在科技和經濟上的問題,在未來15年內不僅會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產業和社會結構瓦解,墮落為1個「失敗國家」(failed state),更會失去與西方國家對抗的軍事能力。

博夫特認為,這15年也是第二次冷戰最長的期限。

當然,這還得看俄羅斯強人普亭(Vladimir Putin)到底還能在位多久,以及西方國家是否認為莫斯科當局強大到足以維繫1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協議。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西方國家的壓力會持續增加,將俄羅斯推到絕望的地步。最後,莫斯科當局將只剩下兩個選項:完全降伏於勝利者的條件,或者為了俄羅斯的民族光榮打一仗。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