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十六歲」是台南特有的文化傳統,開隆宮、安平開台天后宮及各地廟宇、宗祠今(2)日紛紛為少年舉辦「成年禮」儀式,吸引許多將滿16歲的少年參與,他們爭相鑽過鳥母亭,象徵已經成年,也藉此感謝神明庇佑,以及父母的照顧,極具意義。

府城「做十六歲」成年禮已有2、3百年歷史,據傳發源於五條港一帶,以南河港、南勢街為最盛,一般視為勞動力的成長,從16歲起即可領取大人工資,所以在每年農曆7月7日時舉行隆重的成年禮,並宴請親戚朋友,是對子已成丁(男子長大成人)得領成人工資的一種宣示。相傳七星娘娘是兒童的保護神,過去台灣民間在孩子16歲時都到七娘媽廟燒金紙、經衣、鑽七娘媽亭,藉著「出鳥母宮」(男)或「出婆媽」(女)的儀式,象徵已經長大,可以分擔家計及負起社會責任。

台南市長賴清德在參加安平開台天后宮的「圓滿十六歲、歡喜轉大人」、開隆宮的「做十六歲」、楊姓示範家庭和施姓大宗祠舉行的「做十六歲」活動時強調,恭喜大家在七娘媽的保佑下,順利、平安長大,經過儀式後,也代表大家都已經成年,邁入高中階段,祈求眾神保祐大家學業進步,未來一帆風順,事業成功。

他也建議家長,孩子成年後需要有自主的空間,家長應學著放手,讓孩子自己思考,自己決定,自己負責,人的一生要經歷許多階段,這些都是必要的過程;而成年的權利和義務,除了學業的精進,對父母也應多孝順,而家事正是孝道的開始,此時學著分擔家庭工作,也能漸漸的讓孩子學習承擔責任。

楊姓示範家庭舉行的「做十六歲」,先由外祖母提供給外孫成年禮物,並以鼓吹隊伍引導一路扛到少年家裡,之後遵循古禮舉行儀式,該活動將傳統民俗回歸於現代家庭生活中,使參加儀式的孩子能從中體認到成年後自己應更加獨立,並對家庭及社會都應盡到一定的責任。施姓大宗祠辦理的「做十六歲」,更完整呈現傳統科儀,逐一解讀「作十六歲」的涵義和禮節,並交代每件供品的意義和必要性,別具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