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3天的「經貿國是會議」今(28)日寫下尾聲,對於這場會議是否就是對318學運訴求的回應?行政院長江宜樺說,「我自己不會這麼講」,因為就其中訴求召開公民憲政會議這部分,就不是行政院權責範圍內可以去做的事,包括:要採內閣制或總統制?或者要討論國會應如何改革?甚至於要不要討論和台獨相關的議題等,這些都是政院不適合召開的原因。同時,他擔憂的是,目前在國內有關公民憲政制度都不算有足夠的討論和共識前,單單是內閣制或總統制都無法得到共識,召開這樣的會議,他怕最後大家會很失望。

江宜樺今天在「經貿國是會議」結束前致詞指出,有人關心或者好奇該會議的召開和318學運的關連性?他認為,這場會議的召開當然和318學運有關,但如果說這場會議就是對學運訴求的回應,「我自己不會這麼講」,因為當時的反服貿運動所提出的幾點訴求中,有若干點政府馬上答應會去做,例如要求監督兩岸條例的機制、要求服貿逐條審查,「現在正在做」。

但江宜樺也強調,有些事當時就決定不會做,例如召開公民憲政會議,「我當時就明白的表示,這不是行政院權責範圍內可以去做的事」,因為如果公民憲政會議要討論的是要採內閣制或總統制?政院本身就是當事人;如果要討論國會該如何改革?這也不是行政院應該輕易置喙;或者是公民投票制度要如何和直接民主做一個匯接上面的轉換,甚至要不要講和台獨相關的議題,如果公民憲政會議所指的是這麼大的問題,那不是行政院適合召開的。

江宜樺說,他也擔憂,目前在國內有關公民憲政制度都不算是有足夠討論和共識前,召開公民憲政會議,不管是半年或一年的時間準備,「我怕最後大家會很失望」。以過去的經驗而言,單單是內閣制或總統制這件事,已經討論不下5、6次之多,都沒辦法得到共識,它背後還牽涉到違憲的問題。

江宜樺最後指出,經過這場國是會議發現,台灣2300萬人民對於台灣的前途和命運其實是非常關切的,包括住在這裡的人、旅居海外的僑胞等,大家所關心的不僅是台灣的經濟,還包括社會的公平、正義及教育等各方面的問題;如果大家「相信都是為了台灣好」的共同點,能用最大的包容度和耐心坐下來溝通,因為「理性的溝通是化解爭議的第一步」,才能用一種比較合理的方式解決歧見。

但江宜樺也憂心地說,國家正處於一個非常特殊的情況,社會中有彼此不同的猜忌、對立,以及立法院內永無止境的杯葛、癱瘓議事,以致於許多事情無法進行。如果坐視這種情況繼續下去,以致於大家只能夠無助也無奈的看著台灣的生命力一步步消失,「我不相信這是任何一個台灣人所想看到的事情」,尤其是朝野政黨間的對立現象。

他舉例,不久前看到一篇文章寫說「在朝當思在野日,在野也有在朝時」,希望這是一種提醒。在立法院不斷杯葛執政黨的在野菁英領袖們,「台灣只有一個」,大家都不希望船沉掉或停滯不前,如果能用民主機制檢視化解這些爭議,可以讓台灣繼續前進,這樣的國是會議以及這樣的過程,才能讓大家體會到更正面的意義,而不會只是一場政治上的大拜拜,大家心力上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