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江宜樺今(5)日接受新頭殼網站專訪,針對未來治水六百億預算是否編列的問題表示,在經過這波颱風後,會讓整體修正幅度更大,也許角度也會不一樣,專案小組召集人毛治國應會站在行政院的高度看水利署的計畫,面對過去這些成效,很負責任的把計畫寫好,再來看需要多少錢,再來編預算,完全不預設任何金額。

江宜樺也說,現在的國家財政和當年編列8年800億的情況差很大,依目前看來,明年能優先投入的治水預算應該只有40幾億,如果預算不夠才會考慮其他方式,包括增稅是可能的方式之一,不然,就是再調高債信,讓舉債上限可以再增加,或者從未來的預算中再重新排列組合,改變結構分配,至於用那一種方式要看社會的接受度還有立法院的想法,屆時再一步步談。

江宜樺表示,最近因為颱風以及後續的豪雨成災,中央部會和地方政府間產生一些爭議,希望治水能由中央與地方通力合作,如何共同分擔責任,「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他舉例指出,上次去新竹五峰鄉勘災,有一條山區道路的路基被掏空,有2/3坍塌,必須花好幾個月恢復,當時,就有當地人和工程專家說,其實這個地方一定會不斷坍塌,就算是花3個月或6個月搶通,只要旁邊有一條野溪,如果不去上游了解為什麼洪水會流向這邊,就沒辦法根本解決問題。

因此,江宜樺認為,如果政府只是經常限令縣市單位限時搶通,就是把錢不斷地扔在錢坑中,這種作法對不對?到底有沒有對症下藥?如果不去問清楚,只是路坍了填平,問題永遠解決不了。

對於外界批評,地方政府為什麼要蓋這麼多路燈和美化景觀?而非拿來治水?江宜樺說,因為「治水」是一個很龐雜寂寞的工作,埋頭苦幹的做,也看不出成果,地方弄人行步道美化,或者中央做些華而不實的工程,反而會讓人覺得政府有在做事,「但不論是中央或地方都應該抗拒這種壓力和誘惑,儘量把錢用在刀口上,儘量讓專業決定該怎麼做,而不是被地方上的民眾需求帶著走。」

對於記者希望他舉出有那些具體華而不實的例子,江宜樺倒是舉好的說。他表示,不在800億治水預算內的員山子分洪工程,就是一個有很好成效的例子,他們都有在監看相關的成效;此外,雲林縣部分工程的治水成效也不錯。

在中央治水政策的部份,江宜樺說,水利署在規劃雲嘉南地區的淹水問題時,應該想到整個流域整治,只不過,一方面,經費沒有大到整個流域可以一起處理,所以就會採分段處理的方式,另一方面,涉及分段處理時,究竟有沒有按照水利工程專業處理,還是說在發包或細部處理的部份,是否有一些「我稱之為華而不實的設計」,或者只是要順應民意或討好民眾,沒有從專業上來做專業的事,就我們所聽到的,確有這類型的事。

至於外界爭議的所謂「6年600億」的預算能否繼續下去的問題,江宜樺說,水利署在8年800億計畫即將執行完畢時,就開始規劃第2階段的治水需求,大致上是順著之前的預算編列邏輯,看能否繼續下去,可是,有些不同閣員或學者專家認為,經過了8年,應該有些不同想法與經驗,要稍微改變一下原來的思維,因此,在水利署送經建會審查過程中,有很多不同意見,現階段是將計畫退還給水利署,要求根據審查意見進行修正,包括原本的工法、區域或經費等,都應該會有所調整。

江宜樺也強調,在經過這波颱風後,會讓整體修正幅度更大,也許角度也會不一樣,專案小組召集人毛治國應站在行政院的高度看水利署的計畫,把包括內政部、交通部、農委會甚至原民會這些單位通通找進來,面對過去這些成效,很負責任的把計畫寫好,再來看需要多少錢,再來編預算,完全不預設任何金額。

他表示,所以,水利署原本編列的6年600億預算會用新的原則檢視刪增,最後的治水經費多少,也關係到籌措的方式,如果還是屬於公務範圍,明年大概還有40幾億可優先投入,但若真的超過,就必須修訂特別條例編列特別預算,但必須先要有計畫再來看需要多少經費,而不是先給600億,再回過頭來分配,「我不喜歡這樣,沒有計畫就先匡錢,是比較不好的一種做法」。

影片為行政院長江宜樺接受新頭殼專訪的全程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