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自去年起推動全台增設「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設備,今(8)日召開記者會表示,目前全台裝置總數已明顯增加,但距離國外標準仍有差距,消基會呼籲政府單位持續努力,也號召全台消費者,學習使用AED施做急救程序,並留意公共場所AED的設置位置,一起建置全台的「救命地圖」。

消基會去年9月進行調查發現,全台醫院外的AED設置總數僅4000多台,平均每10萬人擁有17台,且多分配在消防及國防單位,公共場所設置明顯不足;相較日本院外電擊器總數35萬台、平均每10萬人擁有270台的標準,相差甚鉅。

消費者報導雜誌社發行人陳智義表示,今年1月立法院通過「緊急醫療救護法」,明文規定公共場所須設置AED設備,此後,全台各縣市增設台數已超過一倍,公共場所也增設達600台,增幅140%。

陳智義呼籲政府單位,要持續推動增設,至少要趕上日本標準的7、8成,因此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消基會醫療糾紛委員會委員趙凱表示,國際心臟專家發現,僅透過CPR(心肺復甦術)救回患者的機率並不高,因為無預警的休克常牽涉心率不整的問題,造成猝死。過去在無AED設備下進行純CPR救護的存活率約僅10%,使用AED卻可以提升至37%,顯示AED對緊急救護的意義重大。

AED又被稱為「傻瓜電擊器」,對此趙凱解釋,因為AED機台的設計強調重量輕、體積小、續電力強,且能自動分析心律不整現象並施予電擊,更有機台結合語音說明系統,讓一般民眾也能馬上施做急救程序,掌握「黃金救命時間」;因此國外也有引進居家型AED設備的趨勢,以因應高齡化社會的需求。

趙凱也在記者會現場示範使用AED,呼籲民眾學習「叫、叫、C、D」的簡易急救流程:先呼叫患者確認意識,若無呼吸、意識,則馬上撥打119求救,並叫人尋找AED設備,同時開始進行CPR與AED自動電擊的救護循環,直到急救人員到來。

消基會強調,「到院前」的急救最為重要,若能在突發心跳停止的一分鐘內給予電擊,存活率可達9成;因此,建置密集且清楚的「救命地圖」,讓民眾能快速找到設備位置,是推動AED的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