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中國時報社長王健壯今(15)日以「漫長的告別」一文,結束他在中國時報「凱撒的面具」專欄。他接受訪問時表示,離開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蔡衍明對於他在8月寫的2篇文章不滿,他就選擇結束在中國時報的專欄了。

今年7、8月,在中國時報發動圍剿中研院學者黃國昌時,王健壯曾分別發表2篇文章。第1篇,8月2日「媒體不應也不必與學者為敵」一文,王健壯指出,他雖然對反旺中案學者的主張一向有所保留;但「對旺中集團回應外界批判的方式也同樣有所保留」。「姑且不論這些學者與官員的是非對錯,但問題是:全世界有哪個媒體集團像旺中一樣,為了集團涉己事務而終日血脈賁張像個鬥犬?蔡衍明雖曾以鬥犬自況,但鬥犬哲學也許適用於冷血競爭的商場,不鬥即敗即亡,但媒體扮演的是看門狗角色,看門狗如果變成四處征戰的鬥犬,那是誤用其能,傷人也傷己」。

第2篇,8月23日「想念那個繁花亂插的年代」一文,王健壯指出,「《中時》曾經像個大融爐」,「這些形形色色的老中青3代人,都是余紀忠千方百計覓才而來。有些老人是他三顧茅廬而來」。他更提及,余紀忠辦報一生,他與人鬥與人爭,爭的乃是大是大非,而非小是小非,「從未以公器遂行私意」。

當時王健壯在文章裡向蔡衍明喊話,「因旺中案風波求去的那幾位員工,都是《中時》培養1、20年的人才」,「這種人才若不拚死挽留,又有何人該留可留?」「沒有人才,哪來報業?時猶未晚,我勸蔡董重抖擻,不拘一格留人才」。

王健壯今天表示,在8月,他與李念祖、朱敬一等3人,曾跟蔡衍明面對面談了2個小時,主要希望他要盡全力挽留何榮幸、莊佩璋等人才;對於涉己事務的報導必須符合新聞專業;雖然不一定要簽編輯部公約,但應該要尊重編輯部專業,也不要到編輯部開會。

王健壯說,談的時候,他們3人都講的很明白與直接。事後,他也將跟蔡衍明對談內容與中時同事分享。有些要求,蔡有答應,有些則沒回應。因為,當時蔡正要到上海開會,他也允諾會好好想一想。

事後,蔡衍明曾公開為文表示,要盡全力挽留人才。對此,王健壯說,蔡的確盡了很大力量去挽留何榮幸等人,只是在當時整個901遊行氛圍下,功敗垂成。而蔡衍明也的確有段時間,1、2個月左右,沒到編輯部開會。

但最後,王健壯還是選擇離開。他坦言,是他知道蔡衍明對於他在8月寫的這2篇文章「很生氣」有關。蔡衍明相當不能接受王健壯在文章裡對於他的批評。對於涉己事務的處理方式,蔡也有不同的意見。

王健壯說,既然如此,他乾脆就把在中時的專欄給停下來。但到底是蔡衍明過度干預中時,還是最近換上來的中時高層沒有意願抵擋老闆的旨意?王健壯說,他已經離開中時4年,對於編輯部的細節並不是那麼瞭解。

對於外界傳出蔡衍明買下蘋果日報後,可能會關掉中國時報,王健壯說,昨晚也有朋友來向他查詢這個事情,但目前他並沒有聽到相關的訊息。他說,天底下沒有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但按理說,不管是當年黎智英要買中時,或現在蔡衍明買蘋果日報,他認為,這是2份不同路線的報紙,是可以並存的。加上中國時報對蔡而言,也不是什麼財務負擔,應該沒有收起來的必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