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整形外科之父羅慧夫幫助許多顱顏患者,更成立基金會發起幫助唇顎裂兒童活動,羅慧夫基金會的執行長王金英在newtalk「幸福報報-女人來開講」節目中表示,只要1天10元就能救助1個唇顎裂小朋友,「我們花了很少的錢,改變了很多生命。」

1959年,羅慧夫從美國來台灣,先後在馬偕、長庚醫院成立台灣第一個加護病房、燒燙傷中心、自殺防治中心,他也是台灣的整形外科之父,當時他送了許多台灣的年輕外科醫師到美國進修,而今這些顱顏外科醫師的專業與學養,也吸引美國等先進國家和東南亞開發中國家的醫師前來取經。

王金英表示,羅慧夫之所以會一直鑽研唇顎裂的手術,是因為之前一直使用外科手術進行唇顎裂手術,後來深覺外科手術做的不夠漂亮,所以又回美國深造2年習得整形外科手術的技巧,進而繼續幫助更多唇顎裂兒童。

王金英說,1998年,在越南台商的牽線下,基金會組織了「用愛彌補」義診團,開始以精湛的醫療技術,幫助鄰近國家的貧困唇顎裂患者,同時在當地灑下種子,王金英驕傲的說,「我們花了很少的錢,改變了很多生命。」

在亞洲開發中和未開發國家當中,每600個到800個新生兒,就有1個是唇顎裂兒童,為了幫助這些身處貧窮地區的唇顎裂兒童,可以獲得優質的醫療品質,並讓孩子可以正常說話,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發起「2010國際園丁守護基金募款行動」。

王金英說,2000年的時候,一位名為小荃虹的小朋友,罹患先天性唇顎裂,她的父母親帶著她來到首都金邊,與義診團相遇,1個小時的手術,就讓小荃虹變成美麗的女孩;而這就是國際園丁守護計劃的開始,1天只要捐助10元,就可以讓他們接受1個小時的手術,更能改變他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