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明鏡訪問中國最大網路書店--當當網的創站人俞渝,她認為中國作家對於中國現狀,應更勇於發聲。對於書籍的查禁,俞渝認為僅會使書更加熱門。況且這些書只有尚未流通的才要回收,如果已經流通,就能夠繼續販賣。

俞渝表示,當當網振興了中國的圖書市場,市占率達到中國市場的10%,遠勝於亞馬遜網路書店。俞渝說當當網目前共有5個流通中心,每天派發30萬本書,並且近期就要再添設兩座新的流通中心。

俞渝表示,中國的實體書店目前大多國營,行銷不佳,客戶服務亦頗差。俞渝舉北京市中心的新華當例子,認為那裡的氣氛使人聯想到蘇聯或前東德。因此當當網代表了另一種選擇,創造愉快的購物經驗,顧客獲得很多資訊的同時,並能夠依照自己的品味找到想要的書。

俞渝評論中國人的閱讀習慣認為,中國人普遍上閱讀得比德國人少。在德國的火車或是飛機上,往往能夠見到持書的人們,但在中國人們總是在玩牌,只有少數人在看報紙。「這真是很可惜。」俞渝說。

如果人們多讀一點,透過分享資訊,並且交換意見,俞渝認為中國便能夠成為一個更好的國家。俞渝並強調:「不管是讀書或上網都沒差,重要的是去閱讀。」

俞渝表示,當當網的用意不只在賺錢,並在使更多人投入閱讀。中國有許多人口數百萬的大城市。但是每個城市只有一點點書店,其中又有一半擺滿教科書。閱讀必須是有趣的,當當網的目的即是彌補這個落差,並且使中國人民知道好文學的存在。

當當網超過一半的訂單來自偏遠地區,俞渝表示,儘管信用卡與銀行帳戶在中國還不是非常普遍,透過貨到交款的方式仍能收到價款。當當網雇用60到70個貨運機構,貨物送達724個城市。如果在非常遙遠的地方,例如西藏,就會採用郵務系統。

但是跟出版社的合作卻是個問題。只有少數出版社具有精細的電腦系統,所以難以知悉有哪些書,有多少書得被重印跟重發。俞渝並說另一個問題是廣告,當當網提供書本的資訊,不過這其實是出版社該做的。

談到眾人關心的檢查問題,俞渝說這在當當網很少發生,檢查制度是作家跟出版社的問題。在經營網站的9年間,她只記得4個例子:有一本書的地圖把台灣標誌成獨立的國家、一本書涉及文化大革命、章詒和描寫政治運動受難者經驗的【往事並不如煙】、衛慧大膽的【上海寶貝】──俞渝說查禁僅僅使得上海寶貝更加熱門。況且這些書只有尚未流通的才要回收,如果已經流通,就能夠繼續販賣。

「不,檢查制度並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我們的靈魂狀態。」俞渝說。

中國人對書籍種類的喜好反映了中國人的心理狀態。目前最受歡迎的是有關如何保持健康,或者致富的自助書籍。

「我們的心情總是很好,甚麼事都在向前走,向上提升,股票,國民生產毛額,甚至是補助金也是。但是我們的自我觀照不足,批評的聲音也不夠。」俞渝說。

俞渝認為中國作家對此應該更加積極。印度、墨西哥、巴西跟土耳其作家在過去幾年創造了許多很棒的作品,但是中國並未向世界提供好的,能夠發揮國際影響力的文學。俞渝對此感到憂心。